指二十八经脉会合之处。手足十二经左右共二十四脉,加任脉、督脉、阳蹻脉、阴蹻脉共二十八脉。《灵枢·玉版》:“经脉二十八会,尽有周纪。”马莳注:“二十八会者,手足十二经左右相同,共有二十四脉,加以两蹻、督
见普济本事方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串雅内编》。指风痰阻闭经络而引起的惊厥。多因患儿痰湿偏盛,蕴于肺胃,复为外邪所犯,或饮食所伤,邪从热化,热郁生风,风痰上扰,窜及清窍,则牙关紧闭,双目上窜;扰及经隧,则四肢抽搐。体实者,宜
病证名。指瞳人倾偏一侧之严重者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又名瞳人反视。证见眼“珠斜翻倒转,白向外而黑向内也”(《审视瑶函》)。本症为神珠将反之严重者,目珠斜倾于一侧,其黑睛可全为眼眶所掩没。属目偏视之重
证名。手足厥冷的别称。见《难经·十七难》。详手足厥冷条。
《景岳全书·古方八阵》卷六十引李东垣方。又名黄连饮子。黄连(酒炒)、黄芩(酒炒)、龙胆草、生地黄、柴胡各一钱,升麻五分。水煎,于午前或饭后热服。治暴发火眼。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杜茎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LR12。出《素问·气府论》。属足厥阴肝经。位于耻骨联合下缘旁开2.5寸,当腹股沟处。布有髂腹股沟神经,深层下方为闭孔神经的前支;并有阴部外动、静脉的分支及腹壁下动、静脉的耻骨支通过,外方
病证名。指感受暑湿所致的泄泻。《症因脉治》卷四:“中暑泻之症,时值夏秋之令,忽然腹痛。烦闷口渴,板齿干焦,暴泻粪水,肠鸣飧泄,痛泻交作。”治宜清暑利湿。脉虚细,体弱者,用藿香参桔煎;脉洪滑,热重者,用
出《千金要方》卷二。即对产妇乳汁不下或乳汁缺乏通下乳汁。详催乳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