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本草拾遗》。即轻粉,详该条。
见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条。
病名。《外台秘要》卷二十一:“眼无所因起,忽然膜膜,不痛不痒,渐渐不明,久历年岁,遂至失明,令观容状,眼形不异,唯正当眼中央,小珠子里,乃有其障,作青白色,虽不辨物,犹知明暗三光,知昼知夜,如此之者,
书名。见《汉书·艺文志》。已佚。
见《叶氏眼科方》。指外眦。详该条。
①十三鬼穴之一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即承浆穴。②经穴别名。《千金翼方》:“邪病语不止及诸杂候,人中主之,一名鬼市。”即水沟,见该条。
指因灸而灼伤局部所形成的疮。见《金匮要略》。《明堂灸经》曰:“凡着艾得疮发,所患即差;不得疮发,其疾不愈。”灸疮形成后,应保持清洁,勤换膏药,防止感染,一般经6~8周后灸疮自行愈合脱痂。
经脉病候的一类。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包括:①经脉循行径路的病症。如手阳明大肠经“是动则病齿痛颈肿”。②经脉经气变动引致所连络脏腑的病症。如手太阴肺经“是动则病肺胀满,膨膨而喘咳”;又如足少阴肾经从肾上贯
病证名。指腹内结块,坚硬不能移动者。《诸病源候论·癥瘕病诸候》:“癥者,由寒温失节,致府藏之气虚弱,而食饮不消,聚结在内染渐生长块段,盘牢不移动者,是癥也,言其形状,可徵验也。若积引岁月,人即柴瘦,腹
舌中央黄苔,从舌根至舌尖见一条黑苔。乃心、肺、脾、胃、肾、大肠、小肠均热极之候,若两感伤寒见此舌,为邪已入阴,治法与实热证同。可用苦寒清热、通里攻下(见《辨舌指南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