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蛊毒病

蛊毒病

病名。指中蛊毒所致的多种病候。包括射工病、沙虱病、水毒病蛇蛊蜥蜴蛊、虾蟆蛊、蜣螂蛊等。《诸病源候论·蛊毒病诸候》:“凡蛊毒有数种,皆是变惑之气。……凡中蛊病,多趋于死,以其毒害势甚,故云蛊毒。”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四:“论曰蛊毒千品,种种不同,或下鲜血,或好卧暗室,不欲光明,或心性反常,乍嗔乍喜,或四肢沉重,百节痠疼。”参见水蛊等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医家秘奥

    见医学粹精条。

  • 珍本医书集成

    丛书名。裘庆元辑。刊于1936年。裘氏在众多的祖国医学文献中,选取较实用的精本、孤本、抄本、未刊稿等九十种分门汇聚辑成。计医经类5种,本草类5种,脉学类3种、伤寒类4种、通治类8种、内科类12种、外科

  • 孙永贤

    【介绍】:见李仲南条。

  • 九孔螺

    出《日华子诸家本草》。为石决明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手气

    证名。亦称手肿痛。见《证治要诀》卷三。指手指肿痛或连臂膊作痛。多因脾虚风湿或风热挟痰,内阻经络所致。宜用五痹汤、蠲痹汤等方。因肿疡所致者,宜按痈肿论治。

  • 马蒁

    出《新修本草》。为郁金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响惊

    病证名。惊风之一。清·许宣治《许氏幼科七种》谓小惊风发搐“发热目窜,忽然抽掣啼叫者,俗名响惊。”治宜清痰热,平肝风。用《怡堂散记》方:连翘、赤芍药、炒山栀、天麻、钩藤勾、桔红、半夏、代赭石、茯苓、甘草

  • 麻九畴

    【生卒】:约1183~1232【介绍】:金代医家。字知几。易州(今河北易县)人。由于廷试不中,隐居;后被荐为太常寺博士,不久以病辞归。移居今河南,因病从名医张子和学医,交往密切,尽传其学。并对张子和的

  • 寒热病

    ①《灵枢经》篇名。寒与热是两种相对的症状。本篇着重阐述有关寒、热两种类型的病证及治疗方法,故名。文中介绍了皮寒热、肌寒热、骨寒热以及骨痹、热厥、寒厥等病症和针刺方法。还叙述了四时取穴的常规和中病而止的

  • 肚痈

    病名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三。即腹皮痈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