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荷梗

荷梗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荷梗

药材名称荷梗

拼音Hé Gěnɡ

来源本品为睡莲科植物Nelumbo nucifera Gaertn. 的叶柄。与叶同时采收,剪下叶柄,晒干。

性味微苦,平。

归经入肝、脾、胃经。

功能主治清暑,宽中理气。用于中暑头昏,胸闷,气滞。

用法用量1~3钱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药大辞典》:荷梗

药材名称荷梗

拼音Hé Gěnɡ

别名藕杆(《随息居饮食谱》)。

出处《本草再新》

来源睡莲种植物叶柄花柄。6~9月采取,用刀刮去刺,切段,晒干或鲜用。

生境分部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。

性状干燥的荷梗,近圆柱形,长20~60厘米,直径8~15毫米,表面淡棕黄色,具深浅不等的纵沟及多数刺状突起。折断面淡粉白色,可见数个大小不等的孔道,质轻,易折断,折断时有粉尘飞出。气微弱,味淡。以身干、条长、径粗、棕黄色,无泥土及杂质者为佳。

化学成分含莲碱、原荷叶碱等多种生物碱,还含树脂及鞣质。

功能主治清热解暑,通气行水。治暑湿胸闷,泄泻,痢疾,淋病,带下。

①《本草再新》:"通气消暑,泻火清心。"

②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通气舒筋,升津止渴,霜后采者,清热止盗汗,行水愈崩淋。"

③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"为收敛药。用于慢性衰弱的肠炎、久下痢、肠出血。妇人慢性子宫炎、赤白带下、男子遗精或夜尿证。又为解毒药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~5钱;或0.5~1尺。

复方治中暑神昏不语,身热汗微,气喘等证:黄连一钱二分,香薷一钱,扁豆衣三钱,厚朴一钱(姜汁炒),杏仁二钱(去皮、尖,研),陈皮一钱五分,制夏一钱五分,益元散三钱入煎,加荷梗七寸为引。汗多除去香薷。(《时病论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荷梗

药材名称荷梗

拼音Hé Gěnɡ

英文名Lotus Petiole

别名藕杆、莲蓬杆、荷叶梗。

出处出自《本草再新》

来源药材基源: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.的叶柄或花柄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Nelumbo nucifera Gaertn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去叶及莲蓬,晒干或鲜用。

原形态莲 多年生水生草本。根茎横生,肥厚,节间膨大,内有多数纵行通气孔洞,外生须状不定根。节上生叶,露出水面;叶柄着生于叶背中央,粗壮,圆柱形,多刺;叶片圆形,直径25-90cm,全缘或稍呈波状,上面粉绿色,下面叶脉从中央射出,有1-2次叉状分枝。花单生于花梗顶端,花梗与叶柄等长或稍长,也散生小刺;花直径10-20cm,芳香,红色、粉红色或白色;花瓣椭圆形或倒卵形,长5-10cm,宽3-5cm;雄蕊多数,花药条形,花丝细长,着生于托之一;心皮多数埋藏于膨大的花托内,子房椭圆形,花柱极短。花后结“莲蓬”,倒锥形,直径5-10cm,有小孔20-30个,每孔内含果实1枚;坚果椭圆形或卵形,长1.5-2.5cm,果皮革质,坚硬,熟时黑褐色。种子卵形,或椭圆形,长1.2-1.7cm,种皮红色或白色。花期6-8月,果期8-10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水泽、池塘、湖沼或水田内,野生或栽培。

资源分布:广布于南北各地。

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近圆柱形,长40-80cm,直径8-15mm,表面棕黄或黄褐色,有数条深浅不等的纵沟和细小的刺状突起。体轻,质脆,易折断,断面有大小不等的孔道。气微,味淡。

显微鉴别 荷梗横切面:表皮为1列细胞,外被角质层。外皮层为数列厚壁细胞(纤维),基本组织为薄壁细胞。维管束外韧型,排列成断续的环,导管多为1个,纤维束包围于两端。薄壁细胞内偶见草酸钙簇晶。中心有数个大型孔道。

化学成分荷梗 含斑点亚洲罂粟碱(roemerine),原荷叶碱(nornuciferine)等生物碱。此外含黄酮甙,天冬酰胺(asparagine),树脂及鞣质。

鉴别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1g,加稀盐酸10ml,振摇,置热水浴中浸泡15min,滤过。取滤液1ml,加碘化铋钾试液3-4滴,生成红色淀粉。另取滤液1ml,加硅钨酸试液3-4滴,生成灰白色沉淀。

性味苦;性平

归经脾;膀胱经

功能主治解暑清热;理气化湿。主暑湿胸闷不舒;泄泻;痢疾;淋病;带下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9-15g。

复方治中暑神昏不语,身热汗微,气喘等证:黄连一钱二分,香薷一钱,扁豆衣三钱,厚朴一钱(姜汁炒),杏仁二钱(去皮、尖,研),陈皮一钱五分,制夏一钱五分,益元散三钱入煎,加荷梗七寸为引。汗多除去香薷。(《时病论》)

各家论述1.《本草再新》:通气消暑,泻火清心。

2.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通气舒筋,升津止渴。霜后采者,清热止盗汗,行水愈崩淋。

3.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为收敛药。用于慢性衰弱的肠炎、久下痢、肠出血、妇人慢性子宫炎、赤白带下、男子遗精或夜尿证。又为解毒药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甲豆

    药材名称金甲豆拼音Jīn Jiǎ Dòu英文名Sieve Bean别名黄帝豆、五色豆。出处始载于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——豆科》。本品种子如不充分烤熟,食之可引起氢氰酸中毒。又据报

  • 榆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榆叶药材名称榆叶拼音Yú Yè出处《本草经集注》来源为榆科植物榆树的叶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榆白皮"条。化学成分叶每百克含水分79克,蛋白质6克,

  • 鳗鲡鱼血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鳗鲡鱼血药材名称鳗鲡鱼血拼音Mán Lí Yú Xuè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鳗鲡科动物鳗鲡的血。功能主治《纲目》:"疮疹入眼生翳,以少许点

  • 山茴芹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山茴芹药材名称山茴芹拼音Shān Huí Qín别名拉拉柏[藏名]来源伞形科山茴芹Carlesia sinensis Dunn,以根入药。生境分部四川。性味甘、

  • 金银忍冬

    药材名称金银忍冬拼音Jīn Yín Rěn Dōnɡ英文名flower of Amur Honeysuckle别名金银木、树金银、木银花、金银藤、王作骨头、千层皮、鸡骨头、北金银花出处始载于《中国高等

  • 白三七根

    药材名称白三七根拼音Bái Sān Qī Gēn出处《陕西中草药》来源为景天科植物碗豆七的根。性味味苦涩,性凉。功能主治理气,收涩,消肿。治痢疾,腹泻,喉炎,劳伤,跌打损伤,红肿疼痛。用法用

  • 大乌泡根

    药材名称大乌泡根拼音Dà Wū Pào Gēn别名乌泡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出处《分类草药性》来源为蕾薇科植物川莓的根或叶。秋、冬季采根,夏季采叶。原形态落叶灌木。高2~5米。茎圆

  • 山乌桕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山乌桕叶药材名称山乌桕叶拼音Shān Wū Jiù Yè出处《广西民间常用草药》来源大戟科植物山乌桕的叶,夏、秋采收。功能主治治毒蛇咬伤,痈肿。复方①治毒蛇咬伤:山

  • 山蟹

    药材名称山蟹拼音Shān Xiè别名地蜘蛛、米屎菰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,石蟹(浙江)。出处《浙江中药资源名录》来源为地星科植物量湿地星的子实体及孢子。夏、秋采收,剥去外包的硬皮备用。原形态量

  • 萼果香薷

    药材名称萼果香薷拼音è Guǒ Xiānɡ Rú别名香薷(《新疆中草药手册》),土香薷(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)。出处《新疆中草药手册》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萼果香蒲的全草。夏、秋花初开时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