应用对皮肤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腧穴或病变部位,使之局部充血或起泡的治疗方法。《针灸资生经》:“治疟之方甚多,……乡居人多用旱莲草推碎,置于手掌上一夫当两筋中,以古文钱压之,系之于故帛,未灸即起小泡,
【介绍】:见许思文条。
病证名。指因疳而泄泻的证候。《婴童百问》:“疳泻者,毛焦唇白,额上青纹,肚胀肠鸣,泄下糟粕是也。”疳、泻并存,治疳必须治泻,亦即按照疳证的虚实轻重,用扶脾和胃止泻的方法,如参苓白术散,随证加减,标本兼
【介绍】:见刘防条。
指脾胃。《脾胃论》:“津液至中宫变化为血也。”脾胃属土而居中,故称之为中宫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即硫黄,详该条。
见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五。即三仙丹第一方,见三仙丹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少冲,见该条。
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黄三七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柯琴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