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荫风轮

荫风轮

药材名称荫风轮

拼音Yīn Fēnɡ Lún

别名藿香(《贵州草药》),瘦风轮、九层塔、野薄荷田螺菜、蒙锄草(《全展选编·传染病》),断血流(安徽《断血流治疗各科疾病出血症的研究》)。

出处《贵州草药》

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灯笼草全草。夏、秋采集。

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有香气,高50~100厘米,茎直立,方形,有短柔毛。叶对生,卵形,长1.5~4厘米,宽1~2.5厘米,先端钝,基部阔楔形,边缘有粗锯齿,有柄。轮伞花序,有花多数,生于枝顶或叶腋;苞片线形,有长缘毛,不超过萼筒的中部:花萼筒状,5齿裂,分2唇,下唇不短于上唇;花冠唇形,浅红色或紫红色。小坚果4枚,光滑。

生境分部生于路旁、草地。分布华东、西南及陕西、甘肃、山西、河北、河南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等地。

化学成分地上部分的水及醇抽提液,预试含黄酮甙、皂甙、鞣质、酚性物质、氨基酸、香豆精、糖类、无机盐等。

药理作用①止血作用

小鼠腹腔注射荫风轮酒精提取物可显着缩短血凝时间。家兔草酸血,滴加氯化钙及正丁醇提取液后,亦可使血凝时间显着缩短。外用于兔、狗动脉出血或切割肝、脾之出血亦有止血作用。滴加于蛙肠系膜微小血管上见动脉显着收缩而静脉微扩张。蛙下肢灌流使血管收缩。麻醉狗静脉注射其温浸液,血压呈短暂下降。

②抗菌作用温浸液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绿脓杆菌及痢疾杆菌有杀菌作用。

性味《贵州草药》:"辛甘苦,温。"

功能主治治各种出血,白喉,感冒,腹痛,无名肿毒。

《贵州草药》:"解表散寒,理气消肿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0.5~1两;捣汁或制成丸剂。外用:捣敷。

复方①治感冒:山藿香五钱,柴胡三钱。煨水服。

②治腹痛:由藿香一两。煨水服。

⑧治无名肿毒:山藿香捣绒敷患处。(边方出《贵州草药》)

临床应用①用于止血

应用各种剂型的荫风轮治疗各种出血277例,结果显效(完全止血)239例(86.3%);有效(出血量明显减少)23例(8.3%);无效15例(5.4%)。总有效率为94.6%。其中以妇产科、外科及泌尿科的止血疗效最佳,对内科和五官科的疗效也称满意。但在一般情况下,应用本品止血的同时,必须进行病因治疗。用药后生效时间:内服治疗病例据142例统计,有70.4%在两天内止血,90.8%在5天内止血;外用治疗病例,在73例中有43.8%在5分钟内止血,67.1%在10分钟内止血。据初步观察,本品对月经过多、功能性子宫出血、宫外孕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,除有止血作用外,还有病因治疗作用。如月经过多及功能性子宫出血病例,经治后月经周期及量、色均基本恢复正常;宫外孕患者用药后不仅止血效果满意,而且可以促进血液吸收,使腹部剧痛和包块消失,从而未经手术即获得痊愈。制剂及用法:㈠粉剂:全草拣洗干净,晒干、粉碎,过100目筛,去粗末,取细末外用。用时洗净创面,将药粉撒于患处,稍加压迫后包扎;或用多层纱布、绷带包裹药粉加水煎煮后,填入宫腔、鼻腔内压迫止血。㈡丸剂:按上法制得细末水泛为丸,烘干。每次2~3钱,日服2~3次。㈢胶囊:将全草洗净,切碎,加水过药面,煎沸24小时,去渣,煎汁浓缩收膏,烘干,粉碎,过200目筛,细末装囊,每粒含生药5克。每次2~3粒,日服2~3次。㈣注射剂:每毫升含生药2.5克。肌肉注射,每次2~4毫升,每日2~3次。副作用:仅少数病例因服丸剂后有嘈心感,个别病例有轻度便秘和腹泻,停药后自行消失。其它未见副作用和毒性反应。

②治疗白喉

取鲜全草用冷开水洗净捣烂,挤汁内服(药汁贮放阴凉处,不超过2天,冬季不超过4天。逾期禁用)。剂量和服药次敷视病情轻重而定,每次5~40毫升不等,每隔1~4小时1次,直至痊愈。治程中全部病例均配合青霉素注射,剂量以5万单位/公斤/天计算,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。危重病例及心肌受累者,配合高渗葡萄糖加维生素C静脉注射,同时应用大量维生素B1等。若出现喉阻塞症状,应即行气管切开术。经治34例,结果20例痊愈,10例好转,4例死亡(均系喉白喉并发严重喉阻塞,3例拒绝气管切开,1例手术过迟)。在有效病例中,均于3~5天内咽拭涂片镜检转阴,服药3天后伪膜消失。初步认为本品具有抑制白喉杆菌生长的作用,同时还有中和白喉外毒素之功效。据观察,服药后数分钟至1小时多数病例会出现呕吐现象,吐出粘痰,从而病情得以改善;少数有轻度腹泻,但减量或停药后即愈,如注意药物加温亦可避免发生。未见其他副作用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刺槐花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刺槐花药材名称刺槐花拼音Cì Huái Huā出处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槐的花。6~7月采。原形态刺槐,又名:洋槐、胡藤。落叶乔木或灌木,高至25米左右

  • 剪秋罗

    药材名称剪秋罗拼音Jiǎn Qiū Luó别名阔叶鲤鱼胆[江苏]来源石竹科剪秋罗属植物剪秋罗Lychnis senno Sieb. et Zucc.,以全草及根部入药。夏秋采,洗净,根部切片

  • 酒瓶花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酒瓶花药材名称酒瓶花拼音Jiǔ Pínɡ Huā别名小杜鹃来源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亮毛杜鹃Rhododendron microphyton Franch.,以根入药。夏秋

  • 望江南子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望江南子药材名称望江南子拼音Wànɡ Jiānɡ Nán Zǐ别名槐豆(《救荒本草》),野鸡子豆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金角子、金角儿(《江苏植药志》),江南豆(《中

  • 知母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知母药材名称知母拼音Zhī Mǔ英文名RHIZOMA ANEMARRHENAE别名蒜辫子草、羊胡子根、地参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

  • 刮筋板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刮筋板药材名称刮筋板拼音Guā Jīn Bǎn别名刮金板来源大戟科土沉香属植物草沉香Excoecaria acerifclia F. Didr.,以全株入药。全年可采,晒干。性味苦

  • 山皮条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山皮条药材名称山皮条拼音Shān Pí Tiáo别名金雀花(《贵州药植目录》)。出处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来源为豆科植物四川木蓝的根或全株。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,晒干或

  • 香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香蕉药材名称香蕉拼音Xiānɡ Jiāo别名弓蕉、香牙蕉、甘蕉来源芭蕉科芭蕉属植物香蕉Musa paradisiaca L. var. sapientum O. Kuntze,以全

  • 麻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麻叶药材名称麻叶拼音Má Yè别名火麻头(《疮科心要》)。出处《药性论》来源为桑科植物大麻的叶。化学成分大麻叶含Δ2-四氢大麻酚酸、大麻二酚酸、大麻色酸等。另据报道

  • 鹿角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鹿角草药材名称鹿角草拼音Lù Jiǎo Cǎo别名小号一包针、落地柏来源菊科香刺属植物鹿角草Glossogyne tenuifolia Cass.的全草。夏秋采收,洗净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