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茯苓饮子

茯苓饮子

《重订严氏济生方》:茯苓饮子

药方名称茯苓饮子

处方茯苓(去皮)半夏(汤泡七次)茯神(去木)橘皮(去白)麦门冬(去心)各30克沉香(不见火)甘草(炙)槟榔各15克

制法上药哎咀。

功能主治治痰饮蓄于心胃,怔忡不已。

用法用量每服12克,水250毫升,生姜5片,煎至170毫升,去滓温服,不拘时候。

摘录《重订严氏济生方》

《医方类聚》卷一五八引《济生》:茯苓饮子

药方名称茯苓饮子

处方茯苓(去皮)1两,半夏(汤泡7次)1两,茯神(去木)1两,橘皮(去白)1两,麦门冬(去心)1两,沉香(不见火)半两,甘草(炙)半两,槟榔半两。

功能主治痰饮蓄于心胃,怔仲不已。

用法用量上(口父)咀。每服4钱,水1盏半,加生姜5片,煎至7分,去滓温服,不拘时候。

摘录《医方类聚》卷一五八引《济生》

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卷二:茯苓饮子

药方名称茯苓饮子

处方艾叶、参、苓、术、草、芎、归、陈皮香附、黄苓、杜仲大枣

功能主治清心。主妊娠3月,胎动不安。

摘录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卷二

方出《外台》卷二十引《古今录验》,名见《鸡峰》卷十七:茯苓饮子

药方名称茯苓饮子

别名茯苓汤、茯苓杏仁

处方茯苓4两,杏仁4两,橘皮2两。

制法上切。

功能主治气忽发,满胸急者。

用法用量茯苓汤(《圣济总录》卷八十)茯苓杏仁煎(《普济方》卷一九四)。

注意忌酢物。

摘录方出《外台》卷二十引《古今录验》,名见《鸡峰》卷十七

猜你喜欢

  • 百倍丸

    药方名称百倍丸处方败龟版虎骨(上二味,各醋浸一宿,蘸醋炙令黄为度)苁蓉(酒浸一宿)牛膝(酒浸一宿)乳香(另研)没药(另研)木鳖子(去壳)骨碎补(去毛)自然铜(醋淬七次)破故纸(炒)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,

  • 化痰膏

    《眼科临症笔记》:化痰膏药方名称化痰膏处方生半夏3钱,生胆星3钱。制法上为细末。功能主治眼胞内痰核。用法用量干醋调涂。摘录《眼科临症笔记》《鸡鸣录》:化痰膏药方名称化痰膏处方梨汁2杯,藕汁2杯,芦菔汁

  • 附子蒸剂

    药方名称附子蒸剂处方当归、小茴、芍药、白芷、香附子各大,附子小。功能主治眼痛无热者。用法用量以醇酒煎,乘温熏蒸,每日3次。摘录《眼科锦囊》卷四

  • 缓筋汤

    药方名称缓筋汤别名羌活汤处方熟地黄1分,生甘草2分,柴胡2分,红花2分,炙甘草2分,苏木2分,独活2分,藁本3分,升麻3分,黄芩3分,草豆蔻仁3分,酒黄柏3分,生地黄3分,当归身3分,麻黄3分,羌活3

  • 槐角煎丸

    药方名称槐角煎丸处方天麻1两,川芎1两,甘草(炙)1两,黄药子1两,甘菊花1两,人参1两,何首乌1两5钱,苦参1两5钱,荆芥穗2两,防风2两,槐角(并仁,另放)4两,皂角(不蛀者)4两(水1斗煮软,揉

  • 补泄丸

    药方名称补泄丸处方木香2分,槟榔2分,大黄2分,麻仁12分(别研为泥),姜屑1两,桂心2两,诃子1两半,枳壳2两,牛膝2两半,山茱萸1两半,附子2两,芎?1两半,萆薢2两,羚羊角1两,独活1两半,前胡

  • 藿香浸剂

    药方名称藿香浸剂处方藿香30克黄精12克大黄12克 皂矾12克 醋500克制法将药碾碎,入醋中浸泡,每日振荡数次,五至七天后滤去药滓即成,盛在砂盆中备用。功能主治止痒,杀虫。治手足癣及甲癣。用法用量将

  • 蜜煎

    药方名称蜜煎处方食蜜140毫升制法上一味,置铜器内微火煎,边煎边搅,不使焦糊;至可制丸时,乘热以手捻作栓子状,先端尖锐,如手指粗细,长3厘米左右。功能主治润肠导便。治阳明病发汗后,津液内竭,大便燥结。

  • 参脂四物汤

    药方名称参脂四物汤处方四物汤加人参2钱,五灵脂(微焙,研未,酒飞过,去砂)2钱。功能主治补心软坚,散瘀通脉,和血养阴,止心腹血气绞痛,除冲任痼冷沉寒。主冲脉虚寒,经止不行,冷气上抢心胸,心腹疼痛不止。

  • 保阴生化汤

    药方名称保阴生化汤处方川芎2钱,当归4钱,桃仁10粒,炙甘草5分,炮姜5分,稆豆皮5钱,清炙绵耆8分,琥珀5分,银胡8分。功能主治产后盗汗。用法用量加藕节3个,水煎服。摘录《医方简义》卷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