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苦参丸

苦参丸

明·方贤着《奇效良方》:苦参丸

药方名称苦参丸

处方苦参(二两.取粉)。丹参(去土.炙)、沙参(去土)、人参五加皮防风(去叉)、蒺藜(炒.去刺)、乌蛇(酒浸.用肉)、蔓荆子、败龟板(酥炙黄)、虎骨(酥炙黄)、玄参(坚者),各一两。

炮制上为末,用不蛀皂角一斤剉碎,以水三升,挼取汁,去滓,于无油容器内煎熬成膏,用炼蜜四两,拌和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治荣虚卫实,肌肉不仁,病名肉苛。

用法用量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,食后良久夜卧共三服,各用荆芥薄荷酒下。

摘录明·方贤着《奇效良方

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一:苦参丸

药方名称苦参丸

处方苦参100克荆芥(去梗)500克

制法上药共为细末,水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治风湿热毒攻于皮肤,时生疥癞,瘙痒难忍,时出黄水;及大风手足烂坏;眉毛脱落。

用法用量每服30丸,食后用好茶或荆芥汤送下。

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一

《三因极一病症方论》卷十七:苦参丸

药方名称苦参丸

处方当归贝母(炒)苦参各90克滑石15克

制法上药为细末,蜜丸小豆大。

功能主治治妊娠胎满逼胞,小便艰难,淋沥不爽,但饮食如故。

用法用量米饮下20丸,不拘时服。

摘录《三因极一病症方论》卷十七

圣济总录》卷一七三:苦参丸

药方名称苦参丸

处方苦参半两,雌黄(研)半两,雄黄(研)半两,白矾(烧)半两,藜芦(去芦头)1分,麝香少许(研)。

制法上为末。

功能主治小儿疳虫蚀下部,久痢脓血,举体疼痛,面色虚肿。

用法用量以1小枣许大,纳下部中,1日2-3次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一七三

解围元薮》卷四:苦参丸

药方名称苦参丸

处方苦参3斤(锉片,童便浸7日,以长流水漂净,晒干),甘草3两,黄连3两,山栀3两。

制法上为末,水为丸。

功能主治风症服脱胎丹后身发痒。

用法用量每服100丸,酒送下,1日3次。

摘录解围元薮》卷四

《准绳·幼科》卷六:苦参丸

药方名称苦参丸

处方苦参1两,白蒺藜半两,胡麻半两,牛蒡子半两,甘草2钱半。

制法上为末,酒调面为丸。

功能主治痘癞。

用法用量竹叶汤送下。

摘录《准绳·幼科》卷六

外科发挥》卷二:苦参丸

药方名称苦参丸

别名一味苦参丸

处方苦参不拘多少。

制法上为末,水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一切痈疽疮毒,焮痛作渴,或烦躁。

用法用量一叶苦参丸(《景岳全书》卷六十四)。

摘录外科发挥》卷二

圣济总录》卷九十三:苦参丸

药方名称苦参丸

处方苦参5两,黄连(去须)3两,知母(锉,焙)3两,栝楼根3两,牡蛎粉3两,麦门冬(去心,焙)3两。

制法上为末,以生牛乳为丸,如梧桐子大,晒干。

功能主治骨蒸消渴、消中,热中渴利,心热,风虚热,传尸劳。

用法用量每服15丸或20丸,食后浆水送下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九十三

圣济总录》卷一○二:苦参丸

药方名称苦参丸

处方苦参(洗)2两,车前子(洗)2两,枳壳(去瓤,麸炒)2两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肝实热,多食壅物,毒气伤眼昏暗。

用法用量每服30丸,空心米饮送下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一○二

圣济总录》卷一二四:苦参丸

药方名称苦参丸

处方苦参1分,白矾(烧枯)半两,山栀仁1两,木通(锉)半两,杏仁(汤浸,去皮尖双仁,炒)半两,甘菊花3分,大黄(生,锉)1两,防风(去叉)半两,射干1分,玄参1分,甘草(炙,锉)1分,恶实(炒)1分,白药1分,马勃2分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酸枣大。

功能主治咽喉肿痛,语声不出,痰唾稠浊。

用法用量每服绵裹1丸,夜后含化,咽津。

如喉不闭者,去白矾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一二四

圣济总录》卷一三七:苦参丸

药方名称苦参丸

处方苦参(用皂荚10挺,捶碎,同以水煮皂荚烂为度,拣出苦参,切,晒干,将皂荚汁滤去滓,再熬成膏)3两,威灵仙(洗泽,晒干)3两。

制法上为末,以皂荚膏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一切癣。

用法用量每服20-30丸,空心温酒送下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一三七

圣济总录》卷一五一:苦参丸

药方名称苦参丸

处方苦参(洗,锉碎)1两,牡丹(去心)1两,赤茯苓(去黑皮)1两,赤芍药1两,当归(微炒)1两,大黄(锉碎,微炒)1两,食茱萸半两,延胡索半两,五味子半两,荷叶(微炙)半两,槟榔5枚(生用,锉),桂(去粗皮)3分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月事欲下,腹疼痛。

用法用量每服30丸,加至40丸,空心以酒送下。以愈为度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一五一

《局方》卷一(续添诸局经验秘方):苦参丸

药方名称苦参丸

处方苦参32两,荆芥(去梗)16两。

制法上为细末,水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心肺积热,肾脏风毒攻于皮肤,时生疥癞,瘙痒难忍,时出黄水;及大风手足烂坏,眉毛脱落;一切风疾。

用法用量本方方名,《普济方》引作“二味苦参丸”。

摘录《局方》卷一(续添诸局经验秘方)

圣济总录》卷一八二:苦参丸

药方名称苦参丸

处方苦参末4两(以酒3升熬成膏),胡黄连2分,黄连(去须)1两,楝实(去皮,炒)半两,芜荑(炒)半两,蜣螂(去皮翅,炙)半两,木香2两。

制法上为末,入苦参膏内和捣千杵,如硬入蜜少许为丸,如麻子大。

功能主治小儿风热肺疳,皮肤生疥,鼻内疮痒。

用法用量1-2岁儿服5丸,食后温水送下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一八二

普济方》卷一一○引《澹竂》:苦参丸

药方名称苦参丸

处方苦参3两,香白芷3两,荆芥3两,苍耳子(无则以茎叶代之)3两,蔓荆子3两,香附子3两,抚芎3两。

制法上(口父)咀,于甑内蒸过,三蒸三晒,为细末,用猪脂15两,略熬令成油,入宿蒸饼5-7个同捣成膏,可丸即丸,如不可,则添入白糖一处为膏,丸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肺肾先受风邪,腠理发作,遍身成疮片片,皮肤涩燥,痒痛不已;大风癞发,眉发不存。

用法用量每服20-30丸,荆芥汤送下。

摘录普济方》卷一一○引《澹竂》

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三:苦参丸

药方名称苦参丸

处方苦参4两(酒拌炒),羌活3两,独活3两,蔓荆子3两,茯苓3两,赤芍3两,川芎3两,何首乌3两,当归3两,荆芥3两,甘草3两,白芷3两,防风3两,白蒺藜3两,山药3两,黄耆3两,山栀3两,牙皂3两,川乌(生,去皮,再火炮)3钱。

制法酒糊为丸。

功能主治脚背脱疽。

用法用量每服2钱,或酒、或盐汤送下,茶清亦可。

摘录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三

普济方》卷二七九:苦参丸

药方名称苦参丸

处方苦参荆芥何首乌威灵仙、胡麻子、蔓荆子各等分。

制法上为细末,水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疥癣。

用法用量每服30丸,食后茶汤送下。

摘录普济方》卷二七九

普济方》卷一一五:苦参丸

药方名称苦参丸

处方荆芥防风何首乌蔓荆子、葳灵仙、菖蒲各等分,苦参加倍。

制法上(口父)咀,为细末,酒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一切诸风。

用法用量每服30-40丸,临卧盐汤送下,茶清汤亦可。常服诸疮不生。

摘录普济方》卷一一五

《急救仙方》卷五:苦参丸

药方名称苦参丸

别名大苦参丸

处方苦参4两,防风1两,荆芥1两,白芷1两,川乌(生,去皮)1两,赤芍1两,何首乌1两,川芎1两,独活1两,栀子1两,牙皂1两,蔓荆子1两,茯苓1两,山药1两,蒺藜1两,黄耆1两,羌活1两,白附子1两,草乌3钱。

制法上为细末,水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补肾水。主人面疮久不愈者。

用法用量大苦参丸(《医学入门》卷八)。

摘录《急救仙方》卷五

御药院方》卷八:苦参丸

药方名称苦参丸

处方苦参

制法上为细末,粟米饭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肺毒邪热,头面疮,疥癣。血痢不止。

用法用量每服50丸,空心温米饮送下。

摘录御药院方》卷八

《圣惠》卷二十四:苦参丸

药方名称苦参丸

处方苦参半斤(锉细,为末),生干地黄5两,朱砂2两(细研,水飞过),熏陆香2两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大风癞,遍身隐疹,如半覆,烂如桃杏大作疮,连年转甚者。

用法用量每服30丸,空心及晚食前以温水送下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二十四

方出《千金》卷十四,名见《普济方》卷一○一:苦参丸

药方名称苦参丸

处方苦参5斤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酸枣大。

功能主治狂邪发无常,披头大唤,欲杀人,不避水火。

用法用量每服10丸。

各家论述医方考》:上证皆神明内乱也,故古人病狂谓之失心。苦参主心腹结气,故足以治时热狂言。

摘录方出《千金》卷十四,名见《普济方》卷一○一

《外台》卷四引《删繁方》:苦参丸

药方名称苦参丸

处方苦参3两,龙胆草2两,栀子仁3-7枚

制法上为散,若病甚,取猪胆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劳疸、谷疸。

用法用量每服5丸,以饮汁送下,1日3-4次。

摘录《外台》卷四引《删繁方》

方出《肘后方》卷四,名见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:苦参丸

药方名称苦参丸

处方苦参3两,龙胆1合。

制法上为末,牛胆汁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由失饥大食,胃气冲熏所致的谷疸,食毕头旋,心怫郁不安而发黄。

用法用量每服5丸,以生麦汁送下,1日3次。

摘录方出《肘后方》卷四,名见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

《圣惠》卷六十五:苦参丸

药方名称苦参丸

别名散风苦参丸

处方苦参4两(锉),玄参2两,栀子仁2两,枳壳2两(麸炒微黄,去瓤),黄连2两(去须),黄芩1两,独活2两,川大黄2两(锉碎,微炒),防风2两(去芦头),甘菊花1两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一切疥。风湿癣疮,痒兼肿痛。

用法用量散风苦参丸(《医宗金鉴》卷七十四)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六十五

《治痘全书》卷十四引钱氏方:苦参丸

药方名称苦参丸

处方苦参1两,白蒺藜5钱,何首乌5钱,牛蒡5钱,荆芥穗5钱。

制法上为末,酒糊为丸。

功能主治痘后溃烂,疮毒疥癞。

用法用量竹叶汤送下。

摘录《治痘全书》卷十四引钱氏方

方出《本草衍义》卷九,名见《圣济总录》卷十一:苦参丸

药方名称苦参丸

别名苦皂丸

处方苦参末1两。

制法以皂角2两,水1升,揉滤取汁,银石器熬成膏,和苦参末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遍身风热细疹,痒痛不可忍,连胸颈脐腹及近隐处皆然,涎痰亦多,夜不得睡。

用法用量苦皂丸(《医学入门》卷七)。

摘录方出《本草衍义》卷九,名见《圣济总录》卷十一

圣济总录》卷九:苦参丸

药方名称苦参丸

处方苦参2两(锉,捣取粉),丹参(去土,微炙),沙参(去尘土),人参1两,五加皮(锉)1两,防风(去叉,锉)1两,蒺藜子(炒角黄)1两,乌蛇(酒炙,用肉)1两,蔓荆实(去白皮)1两,败龟(涂酥,炙令黄)1两,虎骨(涂酥,炙令黄)1两,玄参(坚者)1两。

制法上为末。别以不蚛皂荚1斤,以水3升,挼取汁,去滓,于无油铁器内煎成膏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肉苛,荣虚卫实,肌肉不仁。

用法用量每食后良久及夜卧服15-20丸,共3服,各用荆芥薄荷、酒送下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九

圣济总录》卷十一:苦参丸

药方名称苦参丸

处方苦参3两,防风(去叉)2两,枳壳(麸炒,去瓤)2两,乌蛇(酒浸,去皮骨,炙)2两,漏芦(去芦头)1两半,大黄(锉,炒)2两半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风病隐疹,皮肤痛痒。

用法用量每服20丸,食后温浆水送下,1日2次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十一

方出《奇方类编》卷上,名见《仙拈集》卷一:苦参丸

药方名称苦参丸

处方苦参

制法上为末,好醋打面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疟疾。

用法用量临发之日早晨用桃、柳枝各7寸泡水1茶钟送下。不拘老少,1服即愈。

摘录方出《奇方类编》卷上,名见《仙拈集》卷一

普济方》卷一一○引《海上名方》:苦参丸

药方名称苦参丸

处方苦参

制法上为末,稀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诸癞大风。

用法用量每服30丸,食后苦参汤送下。去滓,又煎汤沐浴尤良。

摘录普济方》卷一一○引《海上名方》

慎斋遗书》卷七:苦参丸

药方名称苦参丸

处方苦参1斤,防风8两,荆芥8两,苍耳子8两,胡麻8两,川乌1两半,白芷1两半,黑蛇1条。

制法上为末,酒糊为丸。

功能主治疠风,皮肉溃肿;并赤白癜风。

用法用量茶、酒任下。

摘录慎斋遗书》卷七

《圣惠》卷六十五:苦参丸

药方名称苦参丸

别名乌蛇苦参丸

处方苦参1斤半(水浸1宿,细切,煨干),菖蒲4两,乌蛇8两(酒浸,去皮骨,炙微黄)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一切癣。癞风。

用法用量乌蛇苦参丸(《东医宝鉴·杂病篇》卷八引《医方集成》)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六十五

《圣惠》卷二十四:苦参丸

药方名称苦参丸

处方苦参2两(锉),川芒消2两,牛蒡子2两(微炒)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风热,皮肤生(疒咅)(疒畾)。

用法用量每服30丸,食后以温酒送下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二十四

《圣惠》卷十五:苦参丸

药方名称苦参丸

处方苦参半两(锉),黄连1两(去芦头),黄芩1两,栀子仁半两,川大黄1两,(锉碎,微炒)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时气结胸,热毒在内。

用法用量每服20丸,以竹叶汤送下,不拘时候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十五

马培之医案》:苦参丸

药方名称苦参丸

处方苦参2钱,川牛膝4两,苍术4两,荆芥6两,当归4两,甘草2两,浮萍4两,豨莶草,风子肉2两。

制法炒黑,浆为丸。

功能主治麻风发子腿足,云斑麻木,或红或白。

用法用量方中豨莶草用量原缺。

摘录马培之医案

圣济总录》卷五十九:苦参丸

药方名称苦参丸

处方苦参2两,黄连(去须)1两,栝楼根1两,知母(焙)1两,麦门冬(去心,焙)1两,人参1两,牡蛎(煅)1两,黄耆(锉)1两,生干地黄(焙)1两。

制法上为末,以牛乳汁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久消渴,饮水不绝。

用法用量每服30丸,浆水送下,不拘时候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五十九

外科正宗》卷四:苦参丸

药方名称苦参丸

处方苦参1斤,大风子肉6两,荆芥16两,防风6两,白芷6两,全蝎5两,何首乌5两,白附子5两,枸杞子5两,威灵仙5两,当归5两,大胡麻5两,川芎5两,蒺藜5两,大皂角5两,川牛膝5两,牛蒡子5两,独活5两,蔓荆子3两,风藤3两,羌活3两,连翘3两,苍术3两,天麻3两,杜仲3两,草乌(泡,去皮尖)3两,甘草3两,人参1两,砂仁2两,白花蛇2两(切片,炙黄)。

制法上为细末,醋打老米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大麻风,毋分新久,穿破溃烂。

用法用量每服30-40丸,温酒食前、后任下。

注意避风、忌口。

摘录外科正宗》卷四

寿世保元》卷九:苦参丸

药方名称苦参丸

处方苦参1斤,防风1两,荆芥1两,羌活1两,当归1两,川芎1两,赤芍1两,金银花1两,独活1两,连翘1两,黄芩1两,黄连1两,栀子1两,滑石1两,白术1两,甘草1两。

制法上为末,面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疠风,手足麻木,毛落眉脱,满身癞疹,瘙痒成疮。

用法用量每服100丸,苦参酒送下。

摘录寿世保元》卷九

医学入门》卷七:苦参丸

药方名称苦参丸

处方苦参半斤,槐角6两,女贞实4两,归尾2两。

制法上为末,用大猪肠3尺,入药在内,两头扎住,炒烂,同枯矾末4两,捣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肠风下血,及久年痔漏。

用法用量每服30丸,米饮送下。

注意忌椒、醋。

摘录医学入门》卷七

《圣惠》卷二十四:苦参丸

药方名称苦参丸

处方苦参5两(锉),生干地黄4两,朱砂2两(细研,水飞过),熏黄半两,甘草1两(炙微赤,锉)。

制法上为末,研入朱砂令匀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大风,遍身结聚如桃李核,作疮。

用法用量每服30丸,以温水送下,不拘时候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二十四

猜你喜欢

  • 斑龙固本丹

    药方名称斑龙固本丹处方人参(去芦)2两,干山药2两,怀生地黄2两,熟地黄(酒蒸)2两,天门冬(去心)2两,菟丝子(酒煨,捣饼,焙干)4两,山茱萸(酒蒸,去核)2两,巴戟(酒浸,去心)2两,甘枸杞子2两

  • 护唇汤

    药方名称护唇汤别名护吻散处方地丁1两,麦冬1两,玄参1两,夏枯草1两,甘草3钱。功能主治泻火毒。主脾胃火毒所致之唇疔。用法用量护吻散(《洞天奥旨》卷五)。摘录《青囊秘诀》卷上

  • 加味五益膏

    药方名称加味五益膏处方玉竹1斤,炙耆1斤,白术(炒)1斤,熟地(酒洗)8两,枸杞子(酒洗)8两。制法文火熬成膏,用牛膝1两半,当归1两,虎胫骨5钱,浸无灰酒3斤。功能主治鹤膝风属虚损者。用法用量原书用

  • 川连散

    药方名称川连散处方宣连。制法上为细末,浆水调成饼,摊于碗面上,内用艾及川甲3片,烧烟覆碗,熏成黑色再取下,如是者5次,以黄连饼黑色为度,地上出烟毒,再研细。功能主治下部注疮。用法用量先用黄柏、藿香、茵

  • 二汁饮

    药方名称二汁饮处方甘蔗汁500毫升 姜汁250毫升制法二味和匀。功能主治主反胃。用法用量每次温服250毫升,一日三次。摘录《景岳全书》卷五十四

  • 南星丸

    药方名称南星丸处方天南星(大者)1个全蝎1对川芎60克人参藁本各15克 龙脑6克防风30克制法上药研末,以蒸饼1个,水浸一宿,去皮搜和药末,丸如鹅眼大。功能主治治头风。用法用量每次3丸,空腹时用茶清送

  • 固精益肾暖脐膏

    药方名称固精益肾暖脐膏处方韭菜子30克蛇床子30克 大附子30克肉桂30克 川椒90克 真麻油1千克 抚丹(飞净者)360克 倭硫黄30克 母丁香3克麝香9克(各研)独蒜1枚(捣烂)制法将前五味用香油

  • 秦桂丸

    药方名称秦桂丸处方秦艽桂心杜仲防风厚朴各22克附子(生)白茯苓各45克白薇干姜沙参牛膝半夏各15克人参30克细辛67.5克制法上十四味,并生碾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赤豆大。功能主治治妇人不孕。用法用量每

  • 椒黄丸

    药方名称椒黄丸处方蜀椒(去目及闭口者,炒出汗)1两,熟干地黄(洗,切,焙)3两。制法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一切内外翳膜遮障,碜涩疼痛,羞明怕日,胬肉攀睛,及冷热泪。用法用量每服20丸

  • 敛口生肌散

    《仙拈集》卷四:敛口生肌散药方名称敛口生肌散处方滑石、赤石脂各等分。制法上为末。功能主治疮湿烂,久不收口。用法用量干掺;或香油调散。摘录《仙拈集》卷四《医方易简》卷十:敛口生肌散药方名称敛口生肌散处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