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苣荬菜

苣荬菜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苣荬菜

药材名称苣荬菜

拼音Jù Mǎi Cài

别名苦菜败酱草[北方地区]、小蓟[黑龙江]、苦苣菜、取麻菜

来源菊科苦苣菜属植物苣荬菜Sonchus Brachyotus DC.的全草。夏秋采割全草,洗净,鲜用或晒干备用。

性味苦,汗。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,凉血利湿。用于急性咽炎,急性细菌性痢疾,吐血,尿血,痔疮肿痛。

用法用量2~5钱。

备注(1)同属植物裂叶苣荬菜(牛舌头山苦荬、苣荬菜)Sonchus arvensis L.功效与前种大致相似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药大辞典》:苣荬菜

药材名称苣荬菜

拼音Jù Mǎi Cài

别名荬菜、野苦菜、野苦荬、苦葛麻、苦荬菜、取麻菜(《中药志》),苣菜(《河北中药手册》)。

出处《中药志》

来源为菊科植物苣荬菜全草。春季开花前连根拔起,洗净,晒干。

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全株有乳汁。茎直立,高30~80厘米。叶互生,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。长8~20厘米,宽2~5厘米,先端钝,基部耳状抱茎,边缘有疏缺刻或浅裂,缺刻及裂片都具尖齿;基生叶具短柄,茎生叶无柄。头状花序顶生,单一或呈伞房状,直径2~4厘米,总苞钟形;花全为舌状花,黄色;雄蕊5:雌蕊1,子房下位,花柱纤细,柱头2裂。瘦果长椭圆形,具纵肋,冠毛细软。花期7月至翌年3月。果期8~10月至翌年4月。

生境分部生于路边、田野。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。主产河北、陕西、山西、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、山东等地。

性状干燥带根全草。根茎四柱形,下部渐细,长3~10厘米,表面淡黄棕色,上部有近环状突起的基生叶痕,顶端有皱缩或破碎的基生叶,叶下面灰绿色,上面略深,无花或偶带破碎的残花。质脆,易碎。以色青绿、无花、无杂质者为佳。

药理作用抗肿瘤作用。应用美蓝脱色的方法在试管内测定白血病患者血细胞脱氢酶的活性,苣荬菜水煎浓缩酒精提取液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、急性及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患者血细胞脱氢酶都有明显抑制作用。但对前2种患者白细抱的呼吸并无抑制作用(瓦勃氏呼吸器测定)。

性味《河北中药手册》:"性寒,味苦。"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,补虚止咳。治菌痢,喉炎,虚弱咳嗽,内痔脱出,白带。

①《河北中药手册》:"清热解毒。治急性细菌性痢疾,急性喉炎,内痔脱出。"

②《常见混淆中草药的识别》:"治白带及产后瘀血腹痛,阑尾炎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.0.5~1两。外用:煎水熏洗。

复方①治急性细菌性痢疾:苣荬菜一两,水煎服。

②治急性咽炎:鲜苣荬菜一两(切碎),灯心草一钱。水煎服。

③治内痔脱出发炎:苣荬菜二两。煎汤,熏洗患处,每天一至二次。(①方以下出《河北中药手册》)

④治阑尾炎:苣荬莱五钱至一两,红藤二两。水煎服。(《常见混淆中草药的识别》)

备注本品在华北作败酱入药,在东北作小蓟入药;参见"败酱"、"小蓟’条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苣荬菜

药材名称苣荬菜

拼音Jù Mǎi Cài

英文名Field Sowthistle Herb, Herb of Field Sowthistle

别名荬菜、野苦菜、野苦荬、苦葛麻,苦荬菜、取麻菜、苣菜、曲麻菜、苦苦菜败酱

出处出自《中药志》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匍茎苦菜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onchus brachyotus D C.

采收和储藏:春季开花前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匍茎苦菜多年生草本,高30-60cm。全株具乳汁。地下根状茎匍匐,着生多数须根。地上茎直立,少分枝,平滑。叶互生;无柄;叶片宽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8-16cm,宽1.5-2.5cm,先端有小尖刺,基部呈耳形抱茎,边缘呈波状尖齿或有缺刻,上面绿色,下面淡灰白以,两面均无毛。头关花序,少数,在枝顶排列成聚伞状或伞房状,头状花序直径2-4cm,总苞及花轴都具有白绵毛,总苞片4列,最多1列卵形,内列披针形,长于最外列;全产为舌状花,鲜黄色;舌片条形,先端齿裂;雄蕊5,药合生;雌蕊1,子房下位,花柱纤细,柱头2深裂,花柱及柱头皆被白色腺毛。瘦果,侧扁,有棱,有与棱平行的纵肋,先端有多层白色冠毛。花果期夏、秋季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路边、地旁、庭园等地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及西北地区。

性状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,下部渐细,表面淡黄棕色,顶端具基生叶痕和茎。茎圆柱形,表面淡黄棕色。叶皱缩或破碎,上面深绿色,下面灰绿色,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宽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8-16cm,宽1.5-2.5cm,先端有小尖刺,基部呈耳状抱茎。有时带有残存的头关花序。质脆易碎。气生,味淡,微咸。

药理作用抗肿瘤作用。应用美蓝脱色的方法在试管内测定白血病患者血细胞脱氢酶的活性,苣荬菜水煎浓缩酒精提取液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、急性及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患者血细胞脱氢酶都有明显抑制作用。但对前2种患者白细胞的呼吸并无抑制作用(瓦勃氏呼吸器测定)。

性味味苦;性寒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;利湿排脓;凉血止血。主咽喉肿痛;疮疖肿毒;痔疮;急性菌痢;肠炎;肺脓疡;急性阑尾炎;叶血;衄血‘咯血;尿血;便血;崩漏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9-15g;鲜品30-60g;或鲜品绞汁。外用:适量,煎汤熏洗;或鲜品捣敷。

各家论述1.《河北中药手册》:清热解毒。治急性细菌性痢疾,急性喉炎,内痔脱出。

2.《常见混淆中草药的识别》:治白带及产后瘀血腹痛,阑尾炎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光刺兔唇花

    药材名称光刺兔唇花拼音Guānɡ Cì Tù Chún Huā来源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光刺兔唇花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agochilus leiacanthus Fisch.采收和储藏:6-

  • 桑螵蛸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桑螵蛸药材名称桑螵蛸拼音Sānɡ Piāo Shāo英文名OOTHECA MANTIDIS别名团螵蛸、长螵蛸、黑螵蛸、螳螂巢、螳螂子、刀螂子、螳螂蛋、流尿狗来源本品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Te

  • 风藤草

    药材名称风藤草拼音Fēnɡ Ténɡ Cǎo英文名root of Gourian clematis别名小木通、细木通、木通出处出自《中国药植志》来源药材基源:为毛茛科植物钝萼铁线莲的藤茎和叶。拉丁植物

  • 三棱草

    药材名称三棱草拼音Sān Lénɡ Cǎo别名大三方草、三棱马尾、仙鹤草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。出处《贵州民间药》来源为莎草科植物有喙红苞薹的带根全草。7~8月采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。根茎短,横

  • 针筒线

    药材名称针筒线拼音Zhēn Tǒnɡ Xiàn别名心胆草、柳叶菜、小对经草来源柳叶菜科柳叶菜属植物长籽柳叶菜Epilobium pyrricholophum Franch. et Savat

  • 石蜡红

    药材名称石蜡红拼音Shí Là Hónɡ别名月月红、天竺葵来源牻牛苗儿科石蜡红Pelargonium hortorum Bail.,以花入药。生境分部全国各地。性味苦、涩

  • 铁杆蒿

    药材名称铁杆蒿别名阿尔泰紫菀、阿尔泰狗哇花来源菊科铁杆蒿Heteropappus altaicus (Willd.) Novopokr.[Aster altaicus Willd.],以根入药。生境分

  • 疝气草

    药材名称疝气草拼音Shàn Qì Cǎo别名双肾草、对对参、四块瓦、一面锣来源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落地金钱的块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abenaria aitchinsonii Reichb.f.[

  • 土贝母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土贝母药材名称土贝母拼音Tǔ Bèi Mǔ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土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(Maxim.) Franquet 的干燥块茎。秋季采挖,洗净,掰开,煮

  • 紫茎牙痛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紫茎牙痛草药材名称紫茎牙痛草别名松毛杆、草连翘、疳积药、牙痛草、翼茎草、鱼邦草来源玄参科翅茎草属植物疏毛翅茎草Pterygiella duclouxii Franch.,以全草入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