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丢了棒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鸡子黄,详该条。
【生卒】:九世纪上半叶【介绍】:唐代民间医生。《续异录》记载:有人病暴死,已入棺,革诊之,认为非死,用针刺其心(膻中)及脐下各数处,穿衣,床下置火以保温并凿掉牙齿灌入药汤,苏醒后再灌以葱粥的方法治愈。
病证名。指翳膜侵及瞳神者。又名膜入冰轮、膜入瞳神。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六:“此因黑睛上生疮,稍安其痕不没,侵入水轮,虽光未绝,终亦难治。”参见宿翳条。
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卷七十五方。蜈蚣二条,江鳔三钱,天南星、防风各二钱五分。为细末,每服二钱,黄酒调下,日二次。治破伤风之邪在表,寒热拘急,口噤咬牙者。
【介绍】:见蒋维乔条。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七。即油风。详该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LI3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别名少谷。属手阳明大肠经,输(木)穴。位于食指桡侧,掌指关节后凹陷处,赤白肉际,微握拳取穴。布有桡神经浅支,手背静脉网和第一掌背动脉的分支。主治咽喉肿痛,齿痛,目痛
出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金扣钮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《中医眼科学》。又名老人眼昏。为肝肾衰耗所致,指年越四十而视近困难者。《外台秘要》卷廿一指出,凡人年四十五岁以后,渐觉眼暗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亦指出,若人年五十以外而目昏者,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