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腕骨

腕骨

①骨名。①又名壅骨虎骨束骨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解剖学同名骨。共八块(古称六块),其中豌豆骨系生长在肌腱内的籽骨,其他七块借许多韧带相连成一整体,上接桡骨,下接掌骨。②指第一跖趾关节骨突。《灵枢·本输》:“太白,腕骨之下也。”②经穴名。代号SI4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《黄帝内经太素》作完骨。属手太阳小肠经原穴。位于手掌尺侧,当第五掌骨后端与钩骨所构成关节部上方的凹陷处。有尺神经和手背静脉网通过。主治头痛项强,目翳,耳鸣疟疾黄疸消渴胁痛,指、腕关节挛痛等。直刺0.5~1寸。艾条灸5~10分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涎唾

    涎与唾的合称。俗称口水。详涎、唾条。

  • 医门约理

    见莫氏锦囊十二种条。

  • 伏花

    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旋覆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夜合叶根

    见《贵州草药》。又名夜关门。为豆科植物马鞍叶羊蹄甲Bauhinia faberi Oliv.的根。分布陕西、湖北、广西及西南地区。苦、涩,平。止泻,安神,止痛,散结。①治腹泻,心悸失眠,筋骨疼痛。内服

  • 濡泄

    病名。指湿盛伤脾的泄泻。出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。又称濡泻,湿泻、洞泄、脾虚泄。《卫生宝鉴·泄痢门》:“内经云:湿胜则濡泄。……夫脾为五脏之至阴,其性恶寒湿。今寒湿之气,内客于脾,故不能裨助胃气,腐熟水

  • 脏结

    古病名。①状似结胸,心下痞硬,按之痛,时时下利,饮食如故,苔白腻或白滑,脉沉紧细小。多因太阳病误下,邪气乘虚入里,与阴寒互结所致。治宜温脏散结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如结胸状,饮食如故,时时

  • 旺胆消酒汤

    《辨证录》卷七方。柞木枝、栀子、桑白皮、茯苓各三钱,白芍药一两,竹叶一百片,泽泻二钱。水煎服。治酒疸,心中时时懊憹,热不能食,尝欲呕吐,胸腹作满。

  • 胎产全书

    见女科辑要条。

  • 明目四神丸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面部门》卷二十二方。枸杞子(酒水拌,分四份。一用小茴香三钱炒,去茴;一用川椒三钱炒出汗,去椒;一用青盐三钱炒;一用黑芝麻三钱炒)八两,白蒺藜四两,当归头(酒炒)、熟地黄各三两,石决明、

  • 穿钱草

    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穿心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