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救荒本草》。为榆实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即呼呷有声,喉有痰鸣的咳嗽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十四:“呷嗽者,犹是咳嗽也。其胸膈痰饮多者,嗽则气动于痰,上搏咽喉之间,痰气相击,随嗽动息,呼呷有声,谓之呷嗽。”治宜消痰破气。选用二陈汤、三子养亲汤
即脾胃虚寒吐,详该条。参寒吐条。
阳气亢盛之极,盈溢于外,不能与阴气相交所致的格拒现象。《灵枢·终始》:“人迎四盛,且大且数,名曰溢阳,溢阳为外格。”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接骨木之别名,详该条。
眼科病证。出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“视瞳神内隐隐然,若有一丝横经或斜经于内,自视全物亦有如碎路者,乃络为风攻,郁遏真气,故视亦光华有损”(《张氏医通》卷八)。此证可见于圆翳内障之初发期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陈治条。
胃腔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上焦不行,下脘不通,胃气热,热气熏胸中,故内热。”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六。即客忤,详该条。
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鸡屎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