丛书名。16卷。清·程文囿辑。刊于1826年。本书取“述而不作”之义命名。内容系作者将平素摘录医书的札记分类汇编而成。除引原文外,并附记出处,但不加任何按语。卷1~2《医学溯源》;卷3《伤寒提钩》;卷
即门冬清肺饮,见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上。即手丫发。见该条。
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山甘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系指口角生疮干裂。多由脾经积热所致。常为干疮,生于口角,开口则燥痛异常,遇风则裂,并微有清血。治宜清泻脾热,可选用干葛、升麻、赤芍、生甘草、黄芩、麻黄、肉桂、生姜、葱白等煎服。外涂卵黄油等脂膏。
精血或津液亏虚,导致阴阳平衡失调,阳气失去制约而浮动;阳又能使阴液进一步亏损,互为因果。症见潮热、颧红、盗汗、五心烦热、咳血、消瘦或失眠、烦躁易怒,或遗精、性欲亢进,舌红而干,脉细数等。治疗原则宜育阴
外感风热之邪,或风寒郁而化热,致肺气宣降失常,证见恶寒发热,咳嗽,咯痰黄稠,不易咳出,舌红脉浮数;或兼见咽喉疼痛,鼻流浊涕,口干欲饮等症;重症可见气喘鼻煽,烦躁不安等。治宜疏风泄热,辛凉解表。
【介绍】:见杜本条。
病名。见《疡科准绳》卷四。即外踝疽。详附骨疽。
证名。各种大量出血的总称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·失血叙论》:“血不得循经流注,荣养百脉,或泣,或散,或下而亡反,或逆而上溢,乃有吐、衄、便、利、汗、痰诸证生焉。十种走失,无重于斯,随证别之,乃可施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