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胎前阴门肿

猜你喜欢

  • 汉防己汤

    即防己黄芪汤,见该条。

  • ①证候名。振掉动摇之象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风胜则动。”②脉象。《伤寒论·辨脉法》:“阴阳相搏名曰动。”参见动脉条。

  • 翰林医效

    宋代医官职称。隶属于翰林医官院,系一般下级职务,官阶从七品。参见翰林医官院条。

  • 白花箭

    见《修订增补天宝本草》。为杏叶防风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人参升胃汤

    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第六册方。黄芪二钱,陈皮、人参、炙甘草各一钱,升麻七分,柴胡、当归身、益智仁各五分,红花少许。水煎,食前服。治大便日三、四次,溏而不多,有时泄泻肠鸣,小便黄者。

  • 痛风

    病名。亦有名痛痹、历节、白虎历节、风痹、白虎风者。《格致余论·痛风论》:“彼痛风者,大率因血受热,已自沸腾,其后或涉冷水,或立湿地,或扇取凉,或卧当风,寒凉外搏,热血得寒,汗浊凝涩,所以作痛,夜则痛甚

  • 医学大全

    藏医学著作。(藏名《门吉钦本》)。汉族医僧马哈德瓦和藏族翻译家达玛郭卡合作编译。成书于七世纪中叶。全书内容主要以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的论述404种病的医方百种,诊断法5种,医疗器械6种,医学论著4种等为

  • 遗毒

    病名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七十六。又名小儿遗毒烂斑。系胎儿感染父母梅疮遗毒所致。其症重者,婴儿出生后,周身皮肤红赤,脓血淋漓,腐烂成斑;甚则毒攻九窍(眼、耳、口、鼻、前后阴),产生烂斑,皮肉损坏。轻者,婴

  • 乳蛾核

    病名。《焦氏喉科枕秘》卷一:“此症气恼郁结不伸而起,喉边形起乳头,遇阴天劳神气恼,颈外如绳扣住,饮食不下,呼吸不利,日久年深则蛾下起黄皮或白皮一条,长入喉底。”《喉症全科紫珍集》卷下:“左喉两边,形似

  • 黄金卵

    见《江西草药》。为黄花远志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