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醉鱼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为丁香蓼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疡科心得集条。
见沈氏尊生书条。
明代官名。为惠民药局所设之最高官吏,参见惠民药局条。
古病名。见《肘后备急方》卷三。又名急风。详见该条。
口腔及牙床糜烂的证候。又名口疳。多由疳疾及痘疮患儿,口腔不洁,或于夏令署湿偏盛之际,胃火与湿热之气上攻,侵蚀于口而成。症见口中溃烂,常发生于舌、颊、唇内侧及上腭等处,有时扩展到唇外,口角、齿龈及咽喉。
病证名。半产即小产,指由于小产造成的腹痛。参见产后腹痛条。
煎药法之一。胶质、粘性大而易溶的药物,如阿胶、饴糖、蜂蜜等,容易粘锅煮焦,且粘附他药,影响药物有效成份溶解。故应在其他药煎好后,才放入去渣的药汁中微煮或趁热搅拌溶解。
①五不男之一。指男子阳萎而影响生育者。参五不男条。②指虚劳证。以虚劳血气虚衰,心常恐怯,故俗有怯证之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