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胁疮

胁疮

病名。出《外科真诠》卷上。即胁痈。见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号虫

    病名。见《外科证治全书》卷三。“虫形如蟹,为筋肉所化,走于皮中作声如儿啼。用雷丸、雄黄等分末,掺猪肉上,炙肉食之。”供参。

  • 天髎

    经穴名。代号SJ15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手少阳三焦经。手足少阳、阳维之会。位于背部,冈上窝内,当大椎穴与肩峰后端外缘连线之中点处;或于肩井与曲垣两穴连线的中点取穴。布有付神经,肩胛上神经分支和颈横动脉

  • 肝为泪

    出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。泪出于目,肝开窍于目,泪为肝液所化,故云肝为泪。参见五脏化液条。

  • 燥湿

    用苦燥药祛除湿邪的方法。适用于中焦湿证。有苦温燥湿、苦寒燥湿等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产后吹乳

    病名。陈自明《妇人大全良方》:“产后吹乳,因儿饮,口气所吹,令乳汁不通,壅结不通。不急治,多成痈。速服瓜蒌散及敷南星。更以手揉散之。”

  • 手腕骱

    人体部位名。见《伤科补要》卷二。即腕关节。由腕骨近端与尺挠骨远端组成。

  • 神仙太乙膏

    即神仙太一膏,见该条。

  • 脾泄

    病名。又称脾泻。因寒湿损脾或饮食伤脾,脾气虚弱所致。《难经·五十七难》:“脾泄者,腹胀满,泄注,食即呕吐逆。”《丹溪心法·泄泻》:“老人奉养太过,饮食伤脾,常常泄泻,亦是脾泄。”《寿世保元·泄泻》:“

  • 紫淡带青舌

    全舌紫淡带青、滑润瘦小。为寒邪直中肝肾阴证。宜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、生姜,温阳救逆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
  • 锁肚痛

    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指儿生下一个月后,忽然乳不下咽,肚硬如石,腹壁色红如朱,撮口而哭,手足口气俱冷的病证。古人认为是因断肠,结扎不紧,为风邪所乘而成。治以祛风散寒为主。用乌梅散(《证治准绳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