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理例·补遗》方。白矾二两,白砒一两五钱,乳香、没药各二钱半,牛黄二分。先将砒末放泥罐内,次用矾末盖上,以炭火煅令烟尽,取出研细末,后入余药末,糯米糊和为挺子,状如线香,阴干,每次一锭放入疮内,疮
见脏腑证治图说人镜经条。
病名。见《银海精微》。又名胬肉侵睛、瘀肉攀睛,攀睛、胬肉扳睛、老肉攀睛、目中努肉。多由心、肺二经风热壅盛,气血瘀滞而成;亦有属阴虚火炎者。症见眦部血脉丛生,胬肉似昆虫翼状,横贯白睛,渐侵黑睛,甚至掩及
病名。见《丹溪心法·痓》。即阴痉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晋代医生。生平欠详。
见《外台秘要》卷三十三。即月经。详该条。
元代医官职称。为低级官员,共2人。始设于1322年(至治二年)。
指肾气亏损,肾阳虚衰所出现的证候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九:“病苦心中闷,下重足肿不可以按地,名曰肾虚寒也。”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·肾膀胱经虚实寒热证治》:“肾虚寒,阴痿,腰脊痛,身重,缓弱,足腰不可以按
古病名。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八。又名卒中。详见卒中①。
病名。指疔之一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:“指疔生手指骨节间。”证治见指疔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