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经络感传现象

经络感传现象

又称经络现象经络敏感现象针灸感应现象。指感觉沿经络循行路线传导或循经出现的各种皮肤病症。这种现象在某些人身上可因针刺、艾灸、通电、按压等刺激穴位或在气功练功的过程中产生。经络感传的性质,因刺激原和个体之不同而有所不同。如针刺多感酸、胀、重、麻;艾灸则现热气感;低频脉冲电可有电麻感;按压可有胀、麻等,一般呈带状、线状或放射状,其感传路线与经络主干的分布基本相符,有的还出现表里经之间,手足同名经之间的互传现象。感传速度一般缓慢,能为受试者清楚描述,而且可呈双向性传导。这种传导可被机械压迫或局部注射麻醉剂所阻断。刺激一旦停止,感传也就逐渐减弱及至消失。经络感传现象的另一种表现,如沿经抽痛,皮疹,脱毛和引起皮肤出现红线、白线、皮丘带、过敏带、麻木带等特异现象。经络感传现象,对于研究经络实质,有重要意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打窝风

    病名。即疠风中的亸曳风,详该条。

  • 肝火犯肺

    肝气郁结,气郁化火,上逆犯肺所致的病证。多见于肺病日久,肺肾阴虚而肝火亢盛者。证见烦热口苦,头眩目赤,性急善怒,胸胁窜痛,咳嗽阵作,甚则咳吐鲜血,舌红,脉弦数。治宜佐金平木法。参见木火刑金条。

  • 阴痧

    痧证之一。①指痧证腹痛而手足冷者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痧胀源流》:“阴痧,腹痛而手足冷者是也,宜用火焠;或因秽气所触而致。”宜藿香汤。②指猝然而发的四种重危痧证。《痧证指微·阴症》:“有四症,俱猝然而发。

  • 黄猛菜

    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钩吻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跻寿馆医籍备考

    书名。7卷。日本·高岛久也、罔田元矩合撰。刊于1877年。本书将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医学校“跻寿馆”中收藏大量的中国古医书,分为20余类,共1390部,其中大多有内容提要及版本介绍等,是一部有关医书的目

  • 听心斋客问

    气功学著作。明·庐山山人万尚父著。本书采取问答方式对内丹术中诸多问题,如心如野马如何降伏,修行人见魔如何降伏,炉鼎,元炁,鼓橐籥,意为媒,心息相依,任督两脉等,都作了很好的解说,有一定参考价值。

  • 斑疮入眼

    病证名。指睑缘生疮,累及角膜。《世医得效方》:“眼胞患斑疮,热气冲透睛中,疼痛泪出,翳如银片,肿涩难开,宜服柴胡散。”

  • 秦信

    【介绍】:西汉时期医生。对本草学及古代医经有所研究。

  • 血鼓腹胀

    病证名。指鼓胀之由于瘀阻血络引起者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血臌腹胀之症,腹胀不减,肚大紫筋,腿足或见血缕,小便反利,大便或黑,血在上则漱水多忘,血在下则小腹闷痛。”多因七情失调,或过食辛辣,血热妄行,不

  • 大脱血

    证名。出《素问·腹中论》。指大量失血之症。常伴见面白肢冷,汗出气喘,脉沉微欲绝等。《类证治裁》:“气虚血脱,宜温补以摄之。”治疗急宜益气回阳,用独参汤、参附汤加龙骨、牡蛎等。如大失血后,面色不华,神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