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筋走

筋走

病症名。即因外来暴力致使筋错离原位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八十七。即伤筋。详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暑痿

    病证名。①指暑令患阳痿者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暑病源流》:“暑痿者,暑天膏粱之人,阳事顿痿,此不可全用热药,亦不可全用凉药,宜黄连解毒汤合生脉散。”②指肢弱无力,筋弛不收的痿证。《类证治裁·痿症》:“长夏

  • 畜门

    指外鼻孔。《灵枢·营气》:“……入颃颡之窍,究于畜门。”张志聪注:“畜门,鼻之外窍。”

  • 手少阳经病

    即三焦经病。十二经病之一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是动则病耳聋浑浑焞焞,嗌肿,喉痹。是主气所生病者,汗出,目锐眦痛,颊痛,耳后、肩、臑、肘、臂外皆痛,小指次指不用。”

  • 胁痈

    病名。出《医学入门》卷六。又名穿胁痈、胁疮。指生于胁部的痈。由肝胆经郁火而成,多发于体虚之人。此证易发于软胁部,初起如梅、如李,逐渐长大,色红焮痛,易脓易溃,脓多稠。治宜解郁泻火,服柴胡清肝汤;或用地

  • 足厥阴心痛

    病证名。外邪侵犯足厥阴经所致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九:“若十二经络外感六淫,则其气闭塞,郁于中焦,气与邪争,发为疼痛,属外所因。”又:“足厥阴心痛,两胁急,引小腹连阴股,相引痛。”参见心痛条。

  • 生料四物汤

    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三方。生地黄、赤芍药、川芎、当归、防风各半两,黄芩一钱半。为粗末,水煎服。治血热生疮,遍身肿痒。

  • 紫花疔草

    见《浙南本草新编》。为农吉利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增订医医病书

    见医医病书条。

  • 哮证

    证名。简称哮。见《医学正传·哮喘》。指发作性痰鸣气急的疾患。《医宗必读》卷九:“别有哮证,似喘而非,呼吸有声,呀呷不已,良由痰火郁于内,风寒束于外,或因坐卧寒湿,或因酸咸过食,或因积火薰蒸,病根深久,

  • 四逆

    证名。指四肢逆冷不温的症象。出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。多见于虚寒之证。如伤寒少阴病见四肢逆冷,脉微欲绝,下利清谷而用四逆汤等。亦有因热邪郁遏所致。《伤寒明理论·四逆》:“四逆者,四肢逆而不温者是也。……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