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稻芽

稻芽

药材名称稻芽

拼音Dào Yá

英文名FRUCTUS ORYZAE GERMINATUS

别名谷芽

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Oryza sativa L.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得。将稻谷用水浸泡后,保持适宜的温、湿度,待须根长至约1cm时,干燥。

性状本品呈扁长椭圆形,两端略尖,长7~9mm,直径约3mm。外稃黄色,有白色细茸毛,具5脉。一端有2枚对称的白色条形浆片,长2~3mm,于一个浆片内侧伸出弯曲的须根1~3条,长0.5~1.2cm。质硬,断面白色,粉性。无臭,味淡。

炮制稻芽除去杂质。

炒稻芽取净稻芽,照清炒法(附录Ⅱ D)炒至深黄色。

焦稻芽取净稻芽,照清炒法(附录Ⅱ D)炒至焦黄色。

性味甘,温。

归经归脾、胃经。

功能主治和中消食,健脾开胃。用于食积不消,腹胀口臭,脾胃虚弱,不饥食少。炒稻芽偏于消食。用于不饥食少。焦稻芽善化积滞。用于积滞不消。

用法用量9~15g。

贮藏置通风干燥处,防蛀。

摘录《中国药典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雄黄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雄黄药材名称雄黄拼音Xiónɡ Huánɡ英文名REALGAR别名明雄黄、黄金石、石黄来源本品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,主含二硫化二砷(As2S2)。采挖后,除去杂质

  • 黄桷树根疙瘩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黄桷树根疙瘩药材名称黄桷树根疙瘩拼音Huánɡ Jué Shù Gēn Gē Dɑ出处《重庆草药》来源为桑科植物黄葛树根部由寄生虫所形成的虫瘿。功能主治《

  • 蘘草

    药材名称蘘草拼音Xiānɡ Cǎo出处《别录》来源为姜科植物蘘荷的叶。性味①《别录》:"味苦,寒,无毒。"②《千金翼·本草》:"味甘苦,寒,无毒。"③

  • 卷伞菌

    药材名称卷伞菌别名卷缘网褶菌、落褶菌、台蘑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网褶菌科卷伞菌Paxillus involutus (Batsch) Fr.,以子实体入药。生境分部生于林内地上。分布于吉林、河北、山

  • 珍珠伞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珍珠伞药材名称珍珠伞拼音Zhēn Zhū Sǎn别名紫绿果根、小罗伞、天青地红。出处《云南中草药》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多斑紫金牛的全株。夏、秋采收,洗净鲜用或晒干。原形态常绿小灌木,高达

  • 打碗花

    药材名称打碗花拼音Dǎ Wǎn Huā别名面根藤、小旋花、盘肠参、铺地参来源为旋花科打碗花属植物打碗花Calystegin hederacea Wall.,以根状茎及花入药。秋季挖根状茎,洗净晒干或鲜

  • 密脉鹅掌柴

    药材名称密脉鹅掌柴拼音Mì Mài é Zhǎnɡ Chái别名七叶莲、五加风、木克买、五加皮、龙爪树、汉桃叶、万年青、五爪叶来源药材基源:为五加科植物密脉鹅掌柴的茎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chff

  • 芜菁子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芜菁子药材名称芜菁子拼音Wú Jīnɡ Zǐ别名蔓菁子(《千金方》)。出处《别录》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芜菁的种子。春末、夏初种子成熟时割取全株,搓下种子,去净杂质,晒干。原形态

  • 菊三七

    药材名称菊三七拼音Jú Sān Qī别名土三七(《滇南本草》),金不换(《秘方集验》),紫三七(《南京民间药草》),血当归、血三七、血七、血格答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,水三七(《河北药材》)

  • 藏紫菀

    药材名称藏紫菀拼音Cánɡ Zǐ Wǎn别名青菀来源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缘毛紫菀的头状花序或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ster souliei Franch.采收和储藏:5-7月开花期采收头状花,阴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