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石仙桃

石仙桃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石仙桃

药材名称石仙桃

拼音Shí Xiān Táo

别名橄榄、石上仙桃、石莲

来源为兰科石仙桃属植物石仙桃Pholidota chinensis Lindl.,以假鳞茎全草入药。全年可采,鲜用或开水烫后晒干备用。

性味甘、淡,凉。

功能主治清热养阴,化痰止咳。用于肺热咳嗽,肺结核咳血,淋巴结结核,小儿疳积,胃、十二指肠溃疡;外用治慢性骨髓炎。

用法用量0.5~1两;外用适量,鲜草捣烂敷患处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药大辞典》:石仙桃

药材名称石仙桃

拼音Shí Xiān Táo

别名石上莲、石橄榄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,石穿盘(《广西中草药》),石萸肉(《福建中草药》),果上叶、千年矮、小扣子兰(《文山中草药》),大吊兰浮石斛、川甲草、马榴根(《湖南药物志》)。

出处《本草药性备要》

来源为兰科植物石仙桃假鳞茎全草。秋季采收,鲜用,或以开水烫过晒干用。

原形态多年生草本。根茎肥厚,匍匐而短。假鳞茎卵形或圆形。叶2片,长圆形或椭圆形,长5~15厘米或更长,先端渐尖,平行脉多条。花茎高10~15厘米,有叶,一2枚,基部有鞘状鳞叶;总状花序生于花茎顶端,弯下,有花8~20朵,绿白色;苞片卵状披针形,不落,2列,边缘里卷;萼片长圆形,急尖,背面龙骨状,长约10毫米;花瓣线形急尖,稍短;唇瓣长圆形,分上下网郎,下部凹下,上部反折,3裂,侧裂片小,宽长圆形,急尖;蕊柱顶端翅状,花药顶生。花期4~5月。果期6~8月。

生境分部生于山林下岩石上或附生于他树上。分布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产广东、福建等地。

性状根茎短粗,被膜质鳞片,每隔1~2厘米有一假鳞茎,下侧有须根。假鳞茎短圆柱形或长卵形,长2~4厘米,径3~8毫米,外表皱缩,污黄色或黄棕色,光滑,顶端有叶痕中央常有锥尖状干枯的芽,基部有鞘状鳞叶。质坚稍韧,断面白色。气微,味甘淡。以须根少、假鳞茎大者为佳。

性味甘,凉。

①《广东中药》Ⅱ:"甘淡,平。"

②《福建中草药》:"苦微酸,凉。"

功能主治养阴,清肺,利湿,消瘀。治眩晕,头痛,咳嗽,吐血,梦遗,痢疾,白带,疳积。

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治内伤,化痰止咳。"

②《岭南采药录》:"治内伤吐血,和猪精肉煎服;治哮喘咳嗽,和陈皮猪肉煎服;治心气痛,水煎,冲酒服;治风湿骨痛,浸酒服;治办白痢,水煎,蜜糖调服;风火牙痛,水煎,冲酒服。"

③《广东中药》Ⅱ:"清肺郁热,养肺阴,化痰止咳。治内伤咳嗽,小儿热积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~5钱(鲜品1~2两)。

复方①治肺结核咳血,慢性咳嗽,急性肠胃炎及慢性胃炎:石仙桃鲜品一至二两或干品三至五钱。水煎服。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
②治肺热咳嗽,小便不利,湿热浮肿,小儿疳积:石橄榄三至五钱,水煎服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

③治咳嗽,咽喉肿痛:桌上叶干品五钱至一两,水煎服,日服二次。(《文山中草药》)

④治外伤出血:果上叶干粉外敷;或鲜品捣敷。(《文山中草药》)

⑤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:石仙桃全草,五钱至一两,水煎撮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
⑥治热痹,腰酸痛:石仙桃鲜假鳞茎二至四两,酒水煎服。

⑦治热淋:石仙桃鲜全草一至二两,水煎服。

⑧治梦遗:石仙桃鲜假鳞茎一两,金丝草鲜全草五钱。水煎服。

⑨治胃火牙痛,虚火喉痛:石仙桃鲜假鳞茎一至二两,水煎服。(⑥方以下出《福建中草药》)

⑩治跌打损伤:石仙桃鲜品捣烂,加酒外敷。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
⑾治慢性骨髓炎:鲜石上莲全株,捣烂外敷患处,或用干品,用淡米酒浸软磨汁,调开水外搽患处。(《全展选编·外科》)

临床应用治疗眩晕、头痛:取鸡蛋1只,用针刺10余孔,置罐内,上盖石橄榄全草2两,加水炖半小时。饭后1小时服汤吃蛋,每日1剂。治疗轻度脑震荡及眩晕、头痛百余例,均有效。有以本品为主,配合其他药物(如拦路虎、山苡米等)制成复方煎剂,治疗25例头晕、头痛患者,结果22例症状消失,2例减轻,仅1例属寒证无效。一般服药1~2剂后即见效,且未见任何不良反应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石仙桃

药材名称石仙桃

拼音Shí Xiān Táo

英文名Chinese Pholidota Herb, Pseudobulb of Chinese Pholidota

别名石山莲、石橄榄果上叶、千年矮、麦斛、小扣子兰、大吊兰浮石斛、上石仙桃、川甲草、马榴根、上石蒜麦斛兰、石萸肉、箴兰、上树蛤蟆、石川盘

出处出自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石仙桃的假鳞茎或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holidota chinensis Lindl.

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鲜用,或以开水烫过晒干用。

原形态石仙桃,多年生草本。根茎粗壮,匍匐。假鳞茎卵形、圆柱形或狭圆锥形,肉质,长2-6cm,宽1-2.5cm,顶生2叶。叶椭圆形或倒披针形,长5-18cm,宽2-5cm,先端渐尖,基部收狭成柄,具明显的纵脉。花葶从被鳞片包住的幼小假鳞茎顶端抽出,长10-15cm;总状花序直立或下垂,有8-20朵花;花白色、绿白色或带黄色;苞片狭卵形,2列;萼片卵形形,近等大,长约1cm;花瓣线形;唇瓣基部凹陷成囊状,3裂。蒴果倒卵形,种子粉末状。花期春、夏季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附生于海拔1000-1200m的阔叶林树上、林下或沟边石上。

资源分布:广布于华东、华南和西南大部分地区。

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根茎粗壮,直径5-10mm。下侧生灰黑色顶根,节明显。节上有干枯的膜质鳞叶,每隔0.5-1.5cm生一枚假鳞茎,肉质肥厚呈瓶状,卵形,长圆形,长3-7.5cm,直径1.5-2.5cm。表面碧绿色或黄绿色,具5-7条纵棱或光滑,基部收缩呈柄状,有的被鞘状鳞叶。顶端生叶2枚,多脱落而留有呈内外套叠的“V”形叶痕。叶片革质,较厚,椭圆形或披针形,长5-18cm或更长,宽3-6cm。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收缩成柄状。具数条平行叶脉,其中3条明显而突出于下表面。花序顶生。多已干枯。气微,味甘、淡。

显微鉴别 假鳞横切面:表皮细胞类长方形、类方形,多切向延长,壁较厚,具纹孔,外被角质层,厚约5μm,外围基本组织中散有粘液细胞,内含草酸钙针晶束,长17-84μm,直径1-2.5μm;薄壁细胞具较大纹孔。维管束散在,外韧型,韧皮外侧具纤维束。周围细胞内含硅质块。

叶横切面:上下表皮外均被角质层,上下表皮细胞壁稍增厚,可见单细胞非腺毛,下表皮较多,长36-54μm,直径约25μm;淡黄棕色;叶肉组织中,可见粘液细胞,类圆形,含草酸钙针晶束及方晶;维管束外韧型,具束鞘纤维。

粉末特征:灰绿色。①纤维成束或单个散在,纤维周围的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,形成晶纤维。②表皮细胞类长方形、类方形,壁较厚,具纹孔,外被角质层,厚约5μm。③草酸钙针晶束,长17-84μm,直径1-2.5μm。存在于粘液细胞中。④非腺毛多单细胞,顶端钝,呈棒状,长36-54μm,直径25μm,壁薄,基部渐增厚,淡黄棕色。

化学成分含环石仙桃萜醇(cyclopholidonol),环石仙桃萜酮(cyclopholidone)。

药理作用麻醉作用 石仙桃的水提取液具有局麻作用。阻断蟾蜍神经干动作电位的作用与普鲁卡因相似,与地卡因相似的是对兔角膜表面的麻醉作用;豚鼠皮内注射100%石仙桃水提取液0.2ml,有浸润麻醉作用;在家兔第7腰椎间隙注入0.2mg/kg后,家兔的后肢截瘫,15min后,药物作用消除,恢复正常。

性味甘;微苦;性凉

归经肺;肾经

功能主治养阴润肺;清热解毒;利湿;消瘀。主肺热咳嗽;咳血;吐血;眩晕;头痛;梦遗;咽喉肿痛;风湿疼痛;湿热浮肿;痢疾;白带;疳积;瘰疬;跌打损伤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5-30g,鲜品加倍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
各家论述1.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治内伤,化痰止咳。

2.《岭南采药录》:治内伤吐血,和猪精肉煎服;治哮喘咳嗽,和陈皮猪肉煎服;治心气痛,水煎,冲酒服;治风湿骨痛,浸酒服;治亦白痢,水煎,蜜糖调服;风火牙痛:水煎,冲酒服。

3.《广东中药》Ⅱ:清肺郁热,养肺阴,化痰止咳。治内伤咳嗽,小儿热积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小二仙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小二仙草药材名称小二仙草拼音Xiǎo èr Xiān Cǎo别名豆瓣草、蚁塔、砂生草来源小二仙草科小二仙草属植物小二仙草Halorrhagis micrantha R.

  • 栗花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栗花药材名称栗花拼音Lì Huā出处《日用本草》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栗的花。化学成分花含精氨酸。性味①《滇南本草》:"性微温,微苦涩。"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&q

  • 镰片假毛蕨

    药材名称镰片假毛蕨拼音Lián Piàn Jiǎ Máo Jué英文名herb of Falcate-lobe Pseudocyclosorus别名凤尾草出处始载于《植物分类学报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金

  • 闹狗药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闹狗药药材名称闹狗药拼音Nào Gǒu Yào别名小鸡骨常山、见血飞出处《贵州民间药物》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小鸡骨常山的叶。全年可采。原形态小鸡骨常山,又名:阿斯木、

  • 郁李仁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郁李仁药材名称郁李仁拼音Yù Lǐ Rén英文名SEMEN PRUNI别名小李仁、大李仁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欧李(酸丁、小李红)Prunus humilis Bung

  • 由跋

    药材名称由跋拼音Yóu Bá别名小南星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。出处《别录》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由跋的块茎。夏季采挖,去掉残茎、须根及外皮,晒干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约80厘米。地下块茎

  • 风轮菜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风轮菜药材名称风轮菜拼音Fēnɡ Lún Cài别名落地梅花、九塔草、红九塔花、熊胆草、野凉粉草、苦刀草来源唇形科风轮菜属植物风轮菜Clinopodium ch

  • 对对参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对对参药材名称对对参拼音Duì Duì Shēn别名壮精丹(《贵州药植目录》)出处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来源为兰科植物长距鸟足兰的根。秋季采挖,洗净晒干。原形态一年生

  • 硬皮马勃

    药材名称硬皮马勃拼音Yìnɡ Pí Mǎ Bó来源药材基源:为硬皮马勃科真菌大孢硬皮马勃、光硬皮马勃、多根硬皮马勃的子实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大孢硬皮马勃SclerodermabovistaFr

  • 半边藕

    药材名称半边藕拼音Bàn Biān ǒu来源药材基源:为双扇蕨科植物中华双扇蕨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ipteris chinensis Christ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洗净,去附叶,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