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疮疡全书》。即妊娠乳肿。清·何荣《胎产金针》:“凡孕妇胎前两乳硬肿疼痛,寒热并发者,此名内吹。”参见妊娠乳肿条。
①指人体上部之气,包括心、肺之气。《灵枢·口问》“故上气不足,脑为之不满,耳为之苦鸣,头为之苦倾,目为之眩。”《灵枢·大惑论》:“上气不足,下气有余,肠胃实而心肺虚。”②指气逆壅上的症候。多由外感六淫
出《证治准绳·女科》。即分娩。详该条。
汉代官吏。为护乌桓校尉。当地羌胡人以病死为耻,病重时取刀自刺。训闻有病者,以医药治疗之,愈者甚众。
证名。指外邪袭表,腠理不固,营卫之气不和所致的表证。《景岳全书·传忠录》:“表虚者,或为多汗,或为肉战,或为怯寒。”如太阳病,头痛发热,汗出恶风,脉浮缓等。治宜解肌发表,用桂枝汤等方。亦指慢性疾患的汗
见医学五则条。
出《灵枢·经别》。即手阳明经别,详该条。
证名。出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。①指脘腹胀满,甚则可见有块坚痛。《医林绳墨·臌胀》:“中满之症,中气满闷,当胸之下,胃口之上,一掌之横,按之坚石,有形作痛,此名中满者也。由其忿怒太甚,不能发越,郁结中
病证名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系因风热蕴积,入里结实而致。证见口中气热,大便闭,小便赤,饮水不止,苔黄燥。宜大黄丸清泻里热。
①指粳米、小豆、麦、大豆、黄黍等五种谷类。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:“五谷为养。”②指杭(或作梗,俗作粳)米、麻、大豆、麦、黄黍(见《灵枢·五味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