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目本

目本

人体部位名。指眼球深部。《灵枢·寒热病》:“足阳明有挟鼻入于面者,……对入系目本。”或称眼系。《灵枢·寒热病》:“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,正属目本,名曰眼系。”参“目系”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霉疮

    病名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六。即杨梅疮。详该条。

  • 赤眼后生翳

    眼科病证。又名暴赤眼后急生翳外障。多由脏腑积热,风热毒邪外袭所致。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六:“此证轻则无妨,重则疼痛,而白睛红色,乃生翳膜”。症初起,突然白睛赤肿,甚者目胞赤肿,刺痒热痛,羞明泪出,继而黑

  • 目下有卧蚕

    出《金匮要略·水气病脉证并治》。形容眼睑浮肿,下睑如卧蚕之状。为水肿体征之一。目下为胃脉所过,属脾所主,脾失健运,水湿潴留,故见眼睑浮肿。

  • 石硫黄

    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即硫黄,详该条。

  • 石丁

    病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二。十三丁之一。患处皮肉相连,色乌黑如豆,甚硬,刺之不入,肉微疼。治见疔疮条。

  • 脸停瘀血

    病证名。《银海精微》:“此乃肝气凝滞,脾胃停风湿也,或因天行赤眼之后,……不能调养,使血凝于胞睑之间,名曰瘀血。治之须番上下胞睑,劆洗瘀血至尽。宜服退赤散、当归散。”

  • 惊丹

    病证名。①因惊而引起的发丹。《活幼心书》:“婴儿生后,百日之内,半岁以上,忽然眼泡红晕微起,面带青黯色,日夜烦啼,或面如胭脂,此伏热在内,亦有面不红者。始因居胎之时,母受重惊,惊邪伤胎,递相传袭;降生

  • 疮疡行气法

    外科疮疡的内治法则之一。见《疡科选粹》卷一。疮疡初起多因气滞血瘀所致。根据气为血帅,血随气行,气行则血行的机理,临证常与其它方法配合使用,或以行气为主配合它法,或以它法为主配合行气。常用方如逍遥散、舒

  • 小儿消渴

    病证名,又名痛渴、三消,为津液枯燥,虚热内盛的病证。临床以口渴、饮多、食多、尿多而消瘦为特征。《幼科铁镜》:“三消之症,实热者少,虚热者多,不足之症……始而心肺消渴,或脾胃消中,或肾水消浊。传染日久,

  • 丁点白

    【介绍】:见丁瓒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