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疡科心得集条。
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三方。雄黄(如皂角子大)六块,巴豆(不去皮油)、蝎尾各十五个。为细末,入白面五两五钱,水泛和丸,豌豆大,候稍干入麸内同炒香,将一粒放水中,如浮于水上即去麸,每服二粒,温酒或茶水送
见《卫生家宝产科备要》。为妇人分娩所准备的房屋。
经外奇穴名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耳中穴,在耳门孔上横梁是,针灸之,治马黄黄疸,寒暑疫毒等病。”《针灸经外奇穴图谱》定位在耳轮脚之中点处。直刺0.1~0.2寸。
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鱼腥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闽东本草》。为白鱼尾之别名,详该条。
书名。见《隋书·经籍志》。简称《类聚方》,2600卷,已佚。
书名。清·顾淳庆撰于1821年。全书共分伤寒、温病、痢疾、霍乱、咽喉及胎产六篇。每篇先引古代医学文献中有关论述,继则阐明作者对该引文的学习心得,可供研究中医古籍参考。本书并附民间简易方和救急方。
病名。即下搭手。见该条。
见《安徽中草药》。为狼把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