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白芍药

白芍药

出《本草经集注》。又名白芍。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.的根。主产浙江、四川、安徽等地。苦、酸,微寒。入肝、脾经养血敛阴柔肝止痛。①治头晕头痛,胸腹胁肋疼痛,泻痢腹痛,腓肠肌痉挛,手足拘挛疼痛,自汗盗汗。②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带下。煎服:4.5~9克。反藜芦。本品含芍药甙(Paeoniflorin)、氧化芍药甙、苯甲酸、β-谷甾醇、鞣质及挥发油等。芍药甙对小鼠有镇静、解热、镇痛、解痉和抗惊厥作用;对大鼠有抗炎作用,对应激性胃溃疡有预防作用,并抑制其胃液分泌及胃、肠运动,对子宫亦有抑制作用。对狗冠脉及后肢血管有扩张作用,能增加冠脉血流量,抑制血小板聚集。本品与甘草有效成分Fm100有多方面的协同作用,从而证实“芍药甘草汤”组成的合理性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倒拔肿疡

    证名。《疡医准绳》卷五:“脚背或脚趾肿痛不可忍,以脚高悬起,其痛方止些;若以脚垂下,其疼不可当也,名曰倒拔肿疡。先用两面龟一味煎酒服,次服两面龟散。如不应,以蛇薯磨酒服,大效。”

  • 陶针

    以陶瓷碎片代针称陶针,或称瓷针。《本草纲目》:“以瓷针治病,亦砭之遗意也。”参见陶针疗法条。

  • 玉版论要篇

    《素问》篇名。本篇讨论揆度奇恒的运用方法,并举出色脉为例。古人认为这个方法很重要,值得“著之玉版”,故名。内容扼要地论述了病色、脉象与证治、预后的关系。

  • 五常

    即五行。《庄子·天运》:“天有六极五常。”成玄英疏:“五常谓五行。”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五常之气,太过不及,其发异也。”《伤寒论·序》:“人禀五常,以有五脏。”

  • 痰晕

    病证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三。属痰饮眩晕范畴。《症因脉治·内伤眩晕》:“痰饮眩晕之因,饮食不节,水谷过多,胃强能纳,脾弱不能运化,停留中脘,有火者则煅炼成痰,无火者则凝结为饮,中州积聚,清明之气,窒塞

  • 四海

    指人身水谷、气、血、髓所汇聚之处。《灵枢·海论》:“人有髓海(脑)、有血海(冲脉)、有气海(膻中)、有水谷之海(胃)。凡此四者,以应四海也。”详各该条。

  • 柯似峰

    【介绍】:见柯琴条。

  • 太阳厥

    六经厥之一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·叙厥论》:“头重,足弱,发为瞑仆,名太阳厥。……考其厥因,多以不胜乘其所胜,气不得行,遂致于逆。”参见六经厥、厥证条。

  • 豌豆疮

    出明·万全《家传痘疮心法》。即痘疮。详该条。

  • 脉静

    出《素问·平人气象论》。指脉来和缓平静。如伤寒表症,脉象和缓平静,为不传经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一日,太阳受之,脉若静者,为不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