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瘙疳

瘙疳

病证名。出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九。又名臊疳。指下疳痛而兼痒,溃而不深,形如剥皮烂杏。即疳疮的一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暑湿

    暑热挟湿的病证。夏季常见病之一。因暑热蒸动湿气所致。发病机理为暑伤津气、湿浊阻滞气机。症见胸脘痞闷、心烦、身热,舌苔黄腻。如暑湿困阻中焦,则见壮热烦渴、汗多尿少、胸闷身重;如暑湿弥漫三焦,则见咳嗽、身

  • 脚拳

    病证名。即脚趾挛缩不展。《太平圣惠方》第八十九卷:“夫小儿脚拳,由在胎之时,其母脏腑内有冷积,为风邪所乘,儿生之后,肾气不足,气血未营,故令脚指拳缩不展。”治宜益肾、和血、祛风、舒筋之剂。

  • 活人大黄汤

    见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第三册。即大黄散第一方,见大黄散条。

  • 四棱麻

    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豨莶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地米花

    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荠菜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太陵

    见大陵条。

  • 呕清水

    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又称吐清水。详该条。

  • 白麦饭石

    出李肇《国史补》。为麦饭石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米秕

    见明·汪颖《食物本草》。为米皮糠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虚嗽

    病证名。指咳嗽之属气虚、血虚者。《冯氏锦囊》卷十二:“虚嗽有二,日间嗽,多吐痰白沫,或恶心者为气虚,宜六君子汤加款冬花、五味子。如夜嗽多渴,痰不易出,或发热,为血虚,宜六味汤加麦门冬、五味子。”参见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