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瘀血咳

瘀血咳

病证名。又称瘀血嗽瘀血咳嗽。指咳嗽之由瘀血引起者。《医学入门》卷五:“瘀血咳,则喉间常有腥气。轻者,泻白散加生地、山栀、牡丹皮麦门冬桔梗;重者,桃仁大黄、姜汁为丸服。或因打损劳役伤肺,遇风寒则咳,或见血紫黑色者,四物汤去芎加大黄、苏木为末,酒调服,利去心肺间瘀血即止,后服人参养荣汤调理。肺胀满,即痰与瘀血碍气,所以动则喘急,或左或右,眠一边不得者是,四物汤加桃仁、诃子青皮竹沥、姜汁。”参见瘀血嗽、瘀血咳嗽、损嗽、咳嗽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喜忘

    证名。《济生方》卷四:“健忘者,常常喜忘是也。”即健忘。详该条。

  • 足面疔

    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。生于足面,状如粟米,痒极入骨,急隔蒜灸之。

  • 祛湿散

    《卫生宝鉴》卷十三方。蚕砂四两,薄荷半两。为末,生油调搽患处,湿者干敷。治干湿癣。

  • 补阙肘后百一方

    见肘后备急方条。

  • 泻圆补方

    刺法用语。《灵枢·官能》:“泻必用员(圆):切而转之,其气乃行,疾(入)而徐出,邪气乃出,伸而迎之,摇大其穴,气出乃疾。补必用方:外引其皮,令当其门,左引其枢,右推其肤,微旋而徐推之,必端以正,安以静

  • 薯蓣果

    见《江西草药》。为零余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保光散

    《审视瑶函》卷四方。龙胆草(酒炒)、白芷、白芍药、防风、炒牛蒡子、黄芩、炒栀子仁、川芎、生地黄、当归身、羌活、荆芥穗各等分,炒大黄、甘草各减半。为细末,每服四钱,水煎,食后服。治阳漏,症见眼白天流水,

  • 聚毛

    见《黄帝内经太素》。即三毛。详该条。

  • 地黄姜

    见《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·外科》。为盾叶薯蓣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拉田草

    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合萌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