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。为苦木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黄帝内经太素》。即合谷刺,见该条。
①呃逆之古称。《灵枢·杂病》:“哕,以草刺鼻,嚏而已。”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呃逆即《内经》所谓哕也。”参见呃逆条。②指干呕。《此事难知·呕吐哕胃所主各有治平》:“哕属少阳,无物有声,乃气病也。”《医
《幼幼新书》卷六引《王氏方》方。又名封囟散。柏子仁、防风、天南星各四两。每次一钱,以猪胆汁调匀,摊绢上,按囟大小贴敷,常以水润勿干,一日一换。治小儿解颅,囟大、骨缝不合,咳嗽鼻塞。
证名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三十二。即羞明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顾氏医镜条。
证名。指黑睛上翳膜,自下方向上伸展的证候(佚名《抄本眼科》)。参见赤膜上冲条。
又名顑。面颊的下部。
出《本草拾遗》。为萝藦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九。即舌缩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