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外奇穴名。位于颌下部,下颌角前1寸处。主治乳蛾;以及咽喉炎等。直刺0.5~1寸。
煎药法之一。矿物类、介壳类药物,如石膏、代赭石、牡蛎、鳖甲等,因质重难以煎出药味,应打碎先煎,煮沸后约10分钟,再下其他药。此外,麻黄亦须先煎两三沸,掠去水上浮沫,然后下其他药合煎,可避免服后心烦。
病证名。又称积结泻。因饮食积滞而致。《张氏医通·大小府门》:“积滞泄泻,腹必绞痛方泄者是也,平胃散加磨积药。”参见食积泄泻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LR5。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别名交仪。属足厥阴肝经。足厥阴之络穴。位于内踝尖上5寸,胫骨内侧面近内侧缘处。布有隐神经的分支,后方有大隐静脉通过。主治月经不调,崩漏,带下,疝气,小便不利,睾丸
【介绍】:见黄帝条。
指阳气亢盛而不能固密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故阳强不能密,阴气乃绝。”盖阳气过亢,又失其固守之位,则在内的阴分自受损耗,且蒸迫而使其外泄,致真阴亏损。说明阴阳的主要关键,在乎阳气的固密而护卫于外。
书名。①清·何梦瑶撰。2卷。刊于1872年。作者将药物分为草、木、果、谷、菜、金石、虫介等类,并以韵语的形式介绍316.种常用药,内容比较简要。②清·陈明曦撰。2卷。约刊于1895年。全书共载药物27
指纹淡红,隐而不露,多属虚寒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肚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二。丁同“疔”,火丁为十三丁之一,状如汤火烧灼,疮头黑靥,四边有皰浆,又如赤粟米,治见疔疮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