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痘疹科

痘疹科

古代医学分科之一。明代始独立设科,参见十三科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经行先后无定期

    病名。亦名经行或前或后、经乱,经水先后无定期、经水无常、经血不定等。指月经来潮或提前,或错后,经期表现常不规律。多因肝郁、肾虚所致。详肝郁经行先后无定期、肾虚经行先后无定期各条。

  • 肺实热

    证候名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阴实者,手太阴经也。病苦肺胀,汗出若露,上气喘逆,咽中塞,如欲呕状,名曰肺实热也。”

  • ①解剖名词。《素问:气府论》:“面鼽骨空各一。”即面颊、颧骨处。②病证名,《素问·金匮真言》:“故春善病鼽衄。”《素问玄机原病式》卷一解释谓:“鼽者,鼻出清涕也。”③又鼻塞为鼽(《释名·释疾病》)。鼽

  • 数失子

    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九。即滑胎。详该条。

  • 田螺水

    出《本草纲目》。为田螺科动物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(Gray)分泌的水液。性大寒。①治目热赤痛,烂弦风眼,螺中入食盐少许,取汁滴眼;疔疮肿毒,痔疮肿痛,螺中入冰片

  • 颔骨

    下颌骨体的前下部分。

  • 救伤秘旨

    伤科著作。清·赵廷海撰。1卷,附《救伤秘旨续刻》1卷。刊于1852年。书中叙述因拳术所致损伤及骨折的辨证、手法和治疗验方。此外还记述了因武术“点穴”所受损伤的治疗法(共34穴)。建国后有排印本。

  • 心悗(mèn 闷)

    证名。指心中烦乱而闷者。多由下元精气不足或血虚阴火炽盛引起。《灵枢·口问》:“下气不足,则乃为痿厥心悗。”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荣气不营,阴火炽盛,是血中伏火,日渐煎熬,血气日减,心包与心主血,血减则

  • 伤寒抉疑

    书名。清·程云来问,喻嘉言答(此即《尚论后篇·答问篇》)。1768年程氏提出有关伤寒发病、病理、临床辨证和治疗等多方面的疑问共16问,喻氏一一予以答辨。28年后,复由徐彬传录刊行,题名《伤寒抉疑》。

  • 九还丹

    炼丹术。把九转之丹再炼一次。《抱朴子内篇·金丹》:“若取九转之丹,内神鼎中,夏至之后,爆之鼎热,内朱儿一斤于盖下(米砂)。伏伺之,候日精照之,须臾翕然俱起,煌煌辉辉,神光五色,即化为还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