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疳痨

疳痨

病证名。出《颅囟经》。属肺疳重证。明·万全育婴秘诀》:“儿童十六岁以下,其病为疳;十六岁以上,其病为痨。疳、痨皆气血虚惫,乃脾胃受病之所致。”《证治准绳》:“热发往来,形体枯槁,面无神采,无血色,名曰疳痨。”古代所称的痨,又名骨蒸孩劳童子痨,多与结核病相似。今对新生儿普遍接种卡介苗,婴幼儿结核病已较少见。本症即疳热而骨蒸,兼诸咳嗽盗汗等。治宜消疳除热,用月华丸(《医学心悟》:天冬、麦冬、生地、熟地山药百部、沙参、贝母茯苓阿胶三七獭肝菊花桑叶)、鳖甲散(《证治准绳》:黄芪白芍、生熟地黄鳖甲地骨皮当归人参)加减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喉珠风

    病名。《喉风福》:“此症发于悬雍前上腭,生一红紫泡如珠悬挂,拖入喉间,生痰疼痛,甚至堵塞咽喉,饮食有妨,宜先用极酸好醋,以新笔醮点珠上。”参见喉瘤条。

  • 盐肤丁

    ①病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二。十三丁之一。其状大如匙面,四边皆赤,有黑头如粟粒。治见疔疮条。②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盐麸子,详该条。

  • 华南地丁

    见《中药志》,为龙胆地丁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阳事

    指阴茎或者性机能。如“阳事不举”、“阳事衰弱”。

  • 家佩兰

    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为罗勒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热疟

    病名。疟疾之一。《普济方·诸疟门》:“邪在阳明经谓之热疟,治多下之。”参见足阳明疟条。

  • 杏仁中毒

    病名。因误食苦杏仁过量而出现中毒症状者。见《千金要方》卷二十四。症见无发热或体温不足,昏迷,惊厥,呕吐,瞳孔散大,可迅速死亡。宜中西医结合救治。文献有用蓝子汁、杏树皮解毒法,可参考。

  • ①气候、时节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终之气,阳气布,候反温。”《素问·六节脏象论》:“五日谓之候,三候谓之气,六气谓之时,四时谓之岁。”②证候、征兆。《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》:“凡觉中风,必先审六经

  • 肾俞漏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为窦道生于肾俞穴部位者。相当腰椎结核于肾俞穴部出现的寒性脓疡破溃的病症。内服调补气血之品,外用药线引流或手术治疗。

  • 牵牛丸

    《杨氏家藏方》卷四方。炒黑牵牛子三两,延胡索、炒补骨脂各二两。为细末,煨大蒜研膏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食前葱须、盐煎汤送下。治冷气流注,腰痛不可俯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