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肘后方》。为皂荚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多由心经火毒上冲致上腭肿起,色红疼痛;或有白膜,饮食吞咽有碍;或身发寒热。《喉舌备要》:“此症发于上腭红肿者多起白膜,黄膜者少,有核用针,无核不刺。”治宜泻火、解毒,清热消肿。可选用玄参、连翘、
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为凉粉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类证活人书条。
飋通瑟。凉风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其德雾露萧飋,其变肃杀凋零。”
见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为驳骨丹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。因醉卧汗出迎风,风邪入于胃经所致。初起遍身生疮,小者如豆,大者如钱,色呈灰黄,上覆脓痂。久则眉发脱落。相当于结核型麻风。
古病名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不寐多寐源流》。即魇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参见单锁口条。
书名。又名《万方类编》。32卷。清·曹绳彦辑。刊于1800年。辑者以《本草万方针线》对《本草纲目》中附方的分类及次序为基础,逐条将原文抄录汇编而成。共分107门,11713方。本书将《本草纲目》所附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