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指患麻疹而失音者。常见于小儿。多因小儿麻疹后肺胃余毒未尽,复感风邪,致失声不语,咳嗽等。治宜祛风邪,清解余毒。方用蝉蜕、牛蒡子、射干、桔梗、连翘、甘草、前胡及养阴清热药等。参见麻疹、瘖等条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即干地黄,详该条。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鸡眼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济阴纲目》。即经行发热。详该条。
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。详十三指形条。
证名。指婴儿饮乳过多而溢出的症状。亦称呕乳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《中医眼科学讲义》。即小儿疳眼。详该条。
运气术语。出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。宫为土音,故上宫指太阴湿土司天。
【生卒】:十三世纪【介绍】:宋代儿科医生。槜李(今浙江嘉兴)人。因念小儿之疾苦,惟疮疹皆不可免,而治疗之间,毫发一差,死生随异,乃广求古人之议论,证以己所闻见,撰成《痘疹论》3卷。
病证名。又名阴寒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:“胞络劳伤,子脏虚损,风冷客之,冷乘于阴,故令冷也。”症见阴部寒冷,甚至小腹冷痛,多影响生育。治宜补肾壮阳。方用金匮肾气丸。《妇人良方大全》:“妇人阴冷,因劳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