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玉簪

玉簪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玉簪

药材名称玉簪

拼音Yù Zān

别名白玉簪、白鹤花、玉簪花、玉泡花、白鹤草

来源百合科玉簪属植物玉簪Hosta plantaginea Aschers.,以全草、根入药。全草四季可采,多鲜用。花多在夏季含苞待放时采,阴干。根秋后采挖,鲜用或晒干。

性味甘、辛,寒。有毒。

功能主治根、叶:清热解毒,消肿止痛。

根:外用治乳腺炎,中耳炎,颈淋巴结结核,疮疡肿毒,烧烫伤。

叶:外用治下肢溃疡。

花:清咽,利尿,通经。用于咽喉肿痛,小便不利,痛经;外用治烧伤。

用法用量根: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,或捣烂取汁滴耳中。

叶:鲜叶浸入菜油中数天,然后用此叶贴患处,每天换药一次。

花:1~2钱。外用适量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华本草》:玉簪

药材名称玉簪

拼音Yù Zān

来源药材基源:为百合科植物玉簪的叶或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osta plantaginea (Lam.) Ascherson.[Hemerocallis plantaginea Lam.;Funkia subcordata Spreng.]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晾干。

原形态玉簪花,多年生草本。具粗根茎。叶根生;叶柄长20-40cm;叶片卵形至心状卵形,长15-25cm,宽9-15.5cm。花葶于夏秋两委从叶丛中抽出,具1枚膜质的苞片状叶,后者长4-6cm,宽1.5-2cm;总状花序,花梗长1.2-2cm,基部具苞片,苞片长2-3cm,宽1-1.2cm;花白色,芳香,花被筒下部细小,长5-6cm,直径2.5-3.5cm,花被裂片6,长椭圆形,长3.5-4cm,宽约1.2cm;雄蕊下部与花被筒贴生,与花被等长,或稍伸出花被外;子房长约1.2cm;花柱常伸出花被外。蒴果圆柱形,长6cm,直径1cm。花期7-8月。果期8-9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阴湿地区。

资源分布:我国各地均有栽培。

性味苦;辛;寒;有毒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;散结消肿。主乳痈;痈肿疮疡;瘰疬;毒蛇咬伤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鲜品15-30g;或捣汁和酒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捣汁涂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黑塔子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黑塔子叶药材名称黑塔子叶拼音Hēi Tǎ Zǐ Yè出处《重庆草药》来源为柿科植物福州柿的叶。功能主治鲜叶捣泥(干叶打粉)敷冷结子疮,鱼口、汤火烫伤。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

  • 紫桔梗

    药材名称紫桔梗别名白升麻来源毛茛科紫桔梗Delphinium pogonanthum Hand.-Mazz.,以根入药。生境分部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。性味辛,凉。功能主治清热解表,升阳。主治风热头痛,水泻

  • 南川升麻

    药材名称南川升麻拼音Nán Chuān Shēnɡ Má别名小升麻来源药材基源:为毛茛科植物南川升麻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imicifuga nanchuanensis Hsiao采收和储藏:

  • 麦麸草根

    药材名称麦麸草根拼音Mài Fū Cǎo Gēn来源药材基源:为荨麻科植物细野麻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oehmeria gracilis C.H.Wright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原

  • 马尾连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马尾连药材名称马尾连拼音Mǎ Wěi Lián别名马尾黄连来源为毛茛科唐松草属植物多叶唐松草Thalictrum foliolosum DC. 及高原唐松草T.cultratum

  • 小毛鸡

    药材名称小毛鸡拼音Xiǎo Máo Jī别名小鸦鹃来源鹃形目杜鹃科小鸦鹃Centropus bengalensis lignator Swinhoe,以除去内脏的干燥体入药。生境分部广西。性

  • 狗爪樟皮

    药材名称狗爪樟皮拼音Gǒu Zhuǎ Zhānɡ Pí别名臭樟、白香樟来源药材基源:为樟科植物滇润楠的根或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achilus yunnanensis Lec.[M.bracte

  • 杜鹃兰

    药材名称杜鹃兰别名算盘七、人头七、三七笋、大白及来源兰科杜鹃兰属植物杜鹃兰Cremastra mirata A. Gray,以假鳞茎入药。秋季采挖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性味辛、涩,平。功能主治清热解毒,

  • 马柳根

    药材名称马柳根拼音Mǎ Liǔ Gēn别名小红柳(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),乌兰-布勒嘎苏(蒙名)。出处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来源为杨柳科植物乌柳的根和须根。随用随采。原形态灌木,高1~2米。小枝

  • 米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米油药材名称米油拼音Mǐ Yóu别名粥油(《重庆堂随笔》)。出处《纲目拾遗》来源为煮米粥时,浮于锅面上的浓稠液体。性味《纲目拾遗》:"味甘,性平。"功能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