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新修本草》。即秦艽,详该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sT44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属足阳明胃经。荥(水)穴。位于足背第二、三跖趾关节前方凹陷处;或于二、三趾间的缝纹端取穴。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外侧支之趾背神经和足背静脉网。主治发热,头痛,牙痛,
艾灸和针刺的合称。《灵枢·四时气》:“灸刺之道,得气穴为定。”
见清·汪双池《医林纂要·药性》。为鹿肾之别名,详该条。·
【介绍】:见石芾南条。
见《卫生宝鉴》,指女子外阴小及阴道较狭窄。
证名。《幼幼集成》卷六:“凡痘疮后牙龈生疮,时时出血,谓之牙宣。呼吸息臭,谓之息露,此走马牙疳也。由热在阳明、少阳,宜内服洗心散,外用蚕脱散(蚕蜕纸、枯白矾、五倍子、人中白)敷之。
病证名。《症因脉治·内伤眩晕》:“若肝肾之真阴不足,龙雷之火,上冲清道,亦令人头旋眼黑。此阴火上冲,而为虚火眩晕之症。”属火冲眩晕之一种类型。详火冲眩晕、阴虚眩晕、肾虚眩晕等条。
见《山东中药》。为蝼蛄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脉经》。即小产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