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牛尾泡

牛尾泡

《中药大辞典》:牛尾泡

药材名称牛尾泡

拼音Niú Wěi Pào

别名山泡刺藤、黄泡叶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。

出处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

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黄泡子。叶夏、秋采,根全年可采。

原形态常绿攀援或匍匐灌木,高1~1.5米.茎细长,具有柄腺毛,或脱落,散生小钩状皮刺。叶互生;近革质;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,长8~15厘米,宽4~7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深心形,边缘疏生具凸头的小锯齿,近基部常有小裂片,两面无毛,下面中脉和叶柄有皮刺;叶柄长2~3厘米。圆锥花序顶生,长15~25厘米,或其下各叶腋生总状花序;花白色,直径6~8毫米;花梗短,疏生柔毛和腺毛;萼5裂,裂片披针形,先端钻状。果时反折;内外两面有柔毛;花瓣较萼裂片短;雄蕊多数,花丝扁;心皮多数,分离。聚合果球形,直径5~7毫米,红色,只有10多个小核果。花期4~5月。果期6~8月。

生境分部生于山坡灌丛中,路边及林缘。分布四川,贵州,广西,湖北等地。

性味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"酸涩,平。"

功能主治①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"收敛,止血,解毒。根:通经散瘀。治吐血,痔疮出血。叶:治黄水疮,湿热疮毒。"

②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根:止痛,利尿,杀虫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~5钱。外用:研末撒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牛尾泡

药材名称牛尾泡

拼音Niú Wěi Pào

英文名Leaf or root of Yichang Raspberry

出处出自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宜昌悬钩子的根或叶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ubus ichangensis Hemsl.et O. Kuntze

采收和储藏:根,秋、冬季采挖,洗净,晒干。叶,夏季采,晒干。

原形态宜昌悬钩子攀援或匍匐灌木,高达3m。茎细长,具有柄腺毛和散生小钩状皮刺。单叶,近革质;叶柄长2-4cm,常疏生腺毛或短小皮刺;托叶钻形或线状披针形,全缘;叶片卵状披针形,长8-15cm,宽4-7cm,先端渐尖,基部深心形,边缘疏生具凸头小锯齿,两面无毛,下面沿中脉疏生小皮刺。顶生细圆锥花序,长15-25cm,腋生花序有时形似总状;花白色,直径6-8mm;花梗短,疏生柔毛和腺毛;萼片卵形,先端钻状,全缘,内外两面有柔毛;花时直立,果时反折。聚合果球形,直径5-7mm,红色,只有10多个小核果。花期7-8月,果期10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500m的山坡、山谷疏密林中或灌丛内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安徽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
性味酸、涩;平

归经肝经

功能主治收敛止血,通经利尿,解毒敛疮。主吐血,衄血,痔疮,尿血,血崩,痛经,小便短涩,湿热疮毒,黄水疮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6-15g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或调敷。

各家论述1.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收敛,止血,解毒。根:通经散瘀。治吐血,痔疮出血。叶:治黄水疮,湿热疮毒。

2.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根:止痛,利尿,杀虫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黑大豆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黑大豆叶药材名称黑大豆叶拼音Hēi Dà Dòu Yè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的叶。化学成分大豆叶含叶酸2.10微克/克,亚叶酸0.24微克/克,核

  • 黄桷皮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黄桷皮药材名称黄桷皮拼音Huánɡ Jué Pí出处《草木便方》来源为桑科植物黄葛树的树皮。性味《草木便方》:"苦酸,温。"功能主治治

  • 石榴根皮

    药材名称石榴根皮拼音Shí Liu Gēn Pí来源石榴科石榴属植物石榴Punica granatum L.,以根、茎皮入药。全年可采,晒干。性味酸、涩,温。功能主治收敛止泻,杀虫

  • 厚叶旋蒴苣苔

    药材名称厚叶旋蒴苣苔别名厚叶牛耳草、岩白菜来源苦苣苔科厚叶旋蒴苣苔Boea crassifolia Hemsl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。性味甘,平。功能主治滋补强壮,止血,止咳。

  • 鸡爪乌

    药材名称鸡爪乌拼音Jī Zhuǎ Wū别名细草乌来源药材基源:为志茛科植物康定翠雀花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elphinium tatsienense Franch.[D.soonmingense

  • 牛耳朵

    药材名称牛耳朵拼音Niú ěr Duo别名石三七、石虎耳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。出处《广西药植名录》来源为苦苣苔科植物牛耳朵的根茎或全草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。根茎粗壮。根生叶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,

  • 大叶紫珠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大叶紫珠药材名称大叶紫珠拼音Dà Yè Zǐ Zhū别名紫珠草、大风叶、赶风紫、红大曰,假大艾来源为马鞭草紫珠属植物大叶紫珠Callicarpa macroph

  • 矮脚龙胆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矮脚龙胆药材名称矮脚龙胆拼音ǎi Jiǎo Lónɡ Dǎn出处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来源为龙胆科植物小龙胆草的全草。秋、冬采收,洗净晒干。原形态小龙胆草:矮小草本,高约4厘米

  • 丁香露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丁香露药材名称丁香露拼音Dīnɡ Xiānɡ Lù出处《纲目拾遗》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干燥花蕾的蒸馏液。性味气烈,味微辛。功能主治治寒澼,胃痛。用法用量内服:隔水炖温饮1~

  • 柄果槲寄生

    药材名称柄果槲寄生拼音Bǐnɡ Guǒ Hú Jì Shēnɡ别名有柄槲寄生、桂花寄生、油桐寄生、寄生茶、刀叶槲寄生出处始载于《海南植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桑寄生科植物柄果槲寄生的带叶茎枝。拉丁植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