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燕口疮

燕口疮

病证名。又名燕口口吻疮。指口角生疮而湿烂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五十:“此由脾胃有客热热气熏发于口,两吻生疮,其疮白色,如燕子之吻,故名为燕口疮也。”亦见于《疡医大全》卷十四。多由脾胃有热上攻口唇所致。症见口角生疮,疼痛微肿,湿烂有汁。治宜清热,除湿,解毒。可选用清胃散凉膈散等加减。参见口吻疮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肠手阳明经病证

    证名。指手阳明大肠经经气异常而致的病症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大肠手阳明之脉,……是动则病齿痛,颈肿。是主津所生病者,目黄,口干,鼽衄,喉痹,肩前臑痛,大指次指痛不用。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,虚则寒栗不复

  • 吴端所

    【介绍】:见吴中秀条。

  • 经来成块

    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多因气滞血瘀或血寒凝泣,以致月经来时多含血块。血瘀者,症见小腹痛不可忍而拒按,宜化瘀调经,用延胡索20克,蒲黄15克,五灵脂15克,共为细面,每服10克,酒调服。若寒凝者,

  • 少泽

    经穴名。代号SI1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别名小吉。属手太阳小肠经。井(金)穴。位于小指尺侧,指甲角旁0.1寸处。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及指背神经;并有指掌侧固有动、静脉和指背动、静脉形成的动、静

  • 内陷

    病邪深入所导致的一类逆证。①邪气亢盛,正气不能驱邪外出,邪气因而迅速深入营分、血分的病理过程。多见于急性热病如麻疹等。《温热经纬》:“病在卫分,……以邪从气分下行为顺,邪入营分内陷为逆也”。故防治措施

  • 承满

    经穴名。代号ST20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阳明胃经。位于腹部,脐上5寸旁开2寸处。《针灸甲乙经》又云去任脉三寸。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分支;并有第七肋间动、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、静脉分支通过。主治胃痛,呕吐

  • 髓蒸

    二十三蒸之一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骨蒸候》。详二十三蒸条。

  • 蓝矾

    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为胆矾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亚麻仁

    见《国药的药理学》。即亚麻子,详该条。

  • 唐桐园

    【介绍】:见唐千顷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