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焠刺

焠刺

古刺法名。九刺之一。《灵枢·官针》:“焠刺者,刺燔针则取痹也。”是指治疗痹症时,将针烧红,迅入速出的针刺方法。意与劫刺同,参见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疹瘙痒

    病证名。见《本草纲目》卷三十六枸橘:“遍身者,小枸橘细切,麦麸炒黄为末,每服二钱,酒浸,少时饮酒。初以枸橘煎汤洗患处。”

  • 厥俞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大成》。即厥阴俞。见该条。

  • 悬蜞风

    病名。又名悬蜞、悬蜞虫毒风。《焦氏喉科枕秘》卷一:“此症上焦蕴积热毒,风痰塞壅而起。上腭肿垂,形如蛙腹;或如鸡子。咽喉闭塞,痰涎满口。”治宜清火解毒,并消肿止痛。宜用三黄凉膈散加减。参见上腭痈、重腭、

  • 黄有祺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香云。安徽环溪人。究心医术,临证得心应手,为贫人治病,每不取报酬,撰有《医余别论》一书,未刊刻。

  • 静脉曲张外痔

    病名。见王兆铭《中西医结合痔漏临床证治》。外痔的一种。即肛缘皮下静脉曲张,肛周可见椭圆或环状块物突起,慢性经过,症状不显,不须医治。

  • 阳明病

    病名。六经病之一。《伤寒论·辨阳明病脉证并治》:“阳明之为病,胃家实是也。”胃家,泛指肠胃而言;实,是邪气实。阳明病一般主里、热、实证。辨证有经证、府证之分。《伤寒贯珠集·阳明篇上》:“阳明则府病多于

  • 栽秧花

    ①见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芒种花之别名。②见《贵州草药》。为蜀葵花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尾骶骨痛

    证名。指脊椎下段尾骶骨部位作痛。见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。多因肾脏精气亏耗,督脉受损,或寒湿侵袭,或血瘀气滞所致。疼痛常连及腰部,难以挺直。喜暖怕冷者,治宜温肾补督脉,可用温肾散,附桂八味丸;肾水不足者,

  • 铁针

    古针具名。指以熟铁制成的针具。《针灸聚英》“铁针……柔铁即熟铁,有毒,故用马啣则无毒。”

  • 导引行气

    养生术语。始见于《灵枢·病传篇》:“或有导引、行气、乔摩、灸、熨、刺、焫、饮药之一者。”参见导引及行气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