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热毒下血

热毒下血

病证名。见《丹溪心法附余》卷十一。多因嗜食炙煿,或饮酒过多,热毒蕴结大肠,迫血妄行所致。症见大便下血,颜色鲜红,腹痛口渴肛门灼热舌红干燥,脉弦数等。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。选用黄连丸凉血地黄汤芍药黄连汤,或四物汤加黄连槐花之类。亦有热甚所下色黑者,解毒汤合四物汤加大黄。……毒者病邪蕴久,色浊,后重疼坠,四物汤加木香槟榔,或四味香连丸等(见《医学入门·杂病》)。本证可见于细菌性痢疾、出血性小肠炎、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。参见热痢便血等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解郁

    与疏郁理气义同。详该条。

  • 结核

    病名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三:“此症生于皮里膜外,结为果核,坚而不痛。”初起推之可动,久则推之难移,多不作脓。因风火气郁,或湿痰凝结而致。治法:因风火气郁结聚,初起伴有寒热者,用荆防败毒散解表,继服

  • 穴空

    空,古与孔通,即孔穴。《素问·气府论》:“分之所在穴空。”参见腧穴条。

  • 内补当归丸

    《证治准绳·女科》卷一方。炒当归、炒阿胶、白芷、续断、炮姜、川芎、炙甘草各四两,熟地黄五钱,炮附子、白芍药、肉桂各二两,吴茱萸、白术各三两,炒蒲黄八钱。为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空腹温酒送

  • 疏表

    疏解表邪,同解表法。详该条。

  • 附牙痈

    病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卷三。即牙痈之别名。详牙痈条。

  • 厥气

    逆乱之气,泛指一些继发性病因。如阴阳失调、气血逆乱、痰浊闭阻、食积停滞或暴痛等,它们出现在病变过程中,又起了新的作用,引致四肢厥冷、精神失常或突然昏仆等病症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厥气上行,满脉去

  • 许氏医案

    书名。清末许恩普撰。本书收载许氏医案30余则,以内科杂病、妇科病证治为主。审证较细致,尤重切脉。案中有用外治、蒸熏疗法获得良效的治验。现有《三三医书》本。

  • 泡叶乌头

    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小白撑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绿萼梅花

    出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又名白梅花、绿梅花。为蔷薇科植物绿萼梅Prunus mume Sieb.et zucc var.viridicalyx Makino的花蕾。主产江苏、浙江。酸、涩,平。入肝、胃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