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点地梅

点地梅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点地梅

药材名称点地梅

拼音Diǎn Dì Méi

别名喉咙草、白花珍珠草、天星草

来源本品为报春花科植物点地梅Androsace umbellata (Lour.) Merr.的全草。春季开花时采集,除去泥土晒干。

性味苦、辛,寒。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,消肿止痛。用于扁桃体炎,咽喉炎,风火赤眼,跌扑损伤,以及咽喉肿痛等症。

用法用量3~5钱,水煎服。

备注(1)治风火赤眼,常与菊花桑叶等配合应用;治跌扑损伤,可与当归川芎、落得打等配合应用;治咽喉肿痛,可单位应用,也可与筋骨草板蓝根胖大海等配合应用。

(2)点地梅别名叫喉咽草,在上海地区草药店又称白花珍珠草。本品味甚苦,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急、慢性咽喉肿痛,而以治疗慢性咽喉痛的效果较好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药大辞典》:点地梅

药材名称点地梅

拼音Diǎn Dì Méi

别名噶蒂慕布(藏名)

出处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

来源报春花科植物红花点地梅全草。6~7月采收。

原形态多年生矮小草本,全株被白色细柔毛。根细长,具少数分枝。叶簇生于基部;叶片椭圆形或倒披针形,先端钝尖或钝圆,基部渐狭,全缘,上面绿色,下面粉绿。伞形花序生于花茎顶端;花茎自基部抽出,细长,长10~15厘米,绿色或带紫红色;花小,粉红色。

生境分部生于山坡草地中。分布西藏等地。

性味苦,寒。

功能主治利水。治热性水肿。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~3钱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辣椒头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辣椒头药材名称辣椒头拼音Là Jiāo Tóu出处《岭南采药录》来源为茄科植物辣椒的根。功能主治治手足无力,肾囊肿胀。复方①治手足无力,有如瘫痪:辣椒头二个,鸡脚十

  • 苦生叶

    药材名称苦生叶来源玄参科苦生叶Torenia vagans Roxb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云南。性味微苦,凉。功能主治清热解毒,消肿止痛。牙痛,口腔炎,小儿疳积。用量3~5钱。外治外伤感染,毒蛇咬伤

  • 猪鬃凤尾蕨

    药材名称猪鬃凤尾蕨拼音Zhū Zōnɡ Fènɡ Wěi Jué英文名Bristled Brake别名还阳草、猪毛草、金鸡尾、锯锯草、凤尾蕨、细凤尾草出处始载于《蕨类名词及名称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凤尾

  • 无患子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无患子药材名称无患子拼音Wú Huàn Zǐ别名油患子、苦患子、洗手果、木患、木患树、肥皂树、肥珠子、洗衫子、黄目子、目浪子来源为无患子科无患子属植物无患子Sa

  • 红背酸藤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红背酸藤药材名称红背酸藤拼音Hónɡ Bèi Suān Ténɡ别名头林沁(《广州植物志》),酸藤木(《陆川本草》),黑风藤、风莓、酸藤(《广西中药志》)

  • 橘叶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橘叶药材名称橘叶拼音Jú Yè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的叶,随时可采,晒干或鲜用。性味苦,平。功能主治行气,解郁,

  • 米饭花果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米饭花果药材名称米饭花果拼音Mǐ Fàn Huā Guǒ出处《贵州民间药物》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米饭花的果实。夏、秋采收。原形态米饭花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又名:珍珠花(《植物

  • 四楞蒿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四楞蒿药材名称四楞蒿别名大香芝麻棵、土藿香、理肺散、疳积散、香紫苏来源唇形科香薷属植物鼠尾香薷Elsholtzia myosurus Dunn,以全株入药。全年可采,洗净切碎,晒干

  • 球衣藻

    药材名称球衣藻拼音Qiú Yī Zǎo来源药材基源:为衣藻科植物球衣藻的藻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hlamydomonas globosa Snow.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原形态水生

  • 蒲种壳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蒲种壳药材名称蒲种壳拼音Pú Zhǒnɡ Ké别名地蒲壳、扁蒲壳(《苏州本产药材》)。出处《药材资料汇编》来源为葫芦科植物瓠子老熟的干燥果皮。立秋至白露间,采取老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