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枢评文
见内经评文条。
见内经评文条。
出《斗门方》。即原蚕沙,详该条。
《瘟疫论补注》卷上方。槟榔、厚朴、芍药、甘草、知母、黄芩、大黄、葛根、羌活、柴胡。加生姜、大枣、水煎服。治瘟疫,有三阳形证,兼有里证者。
见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条。
见《草药手册》。为瑞香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理术语。指热邪随汗外越。《伤寒论·辨阳明病脉证并治》:“阳明病,发热汗出者,此为热越,不能发黄也。”
病名。出宋·陈选《妇科秘兰》。亦名乳胎、儿泣、鬼泣。《妇科秘兰》:“妊娠乳自流出者,谓之乳泣。”因孕妇气血虚弱不能统摄,乳汁自出,出多则血不足以养胎,以致影响胎儿发育。治宜补气养血。方用八珍汤。
证名。见《金匮要略·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》。《医学入门》卷五:“头眩……或云眩晕,或云眩冒。眩言其黑,晕言其转,冒言其昏,一也。”冒眩义同眩冒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因日午潮热引起抽搐,由心火亢旺所致者。临床特点为每逢巳、午、未时发搐,心神惊悸,目上视,白睛赤色,牙关紧,口内流涎,手足动摇。当补肝治心,治心用导赤散,凉惊丸;补肝,用地黄
①即膀胱。②指曲骨穴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腹中满小便数数起,灸玉泉(中极)下一寸,名尿胞,一名曲骨端。”
病名。见《喉科秘旨》卷上:“飞扬喉,此症风热上壅,上腭红肿气不通,咽物不下,从小舌中飞扬满口,此系凶恶之症。急针患处出血。”治宜清热解毒、凉血。用黄连解毒汤、犀角地黄汤、仙方治命饮等加减。或以刀针于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