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火郁胃脘痛

火郁胃脘痛

病证名。指肝火郁热所致的胃脘痛。见《类证治裁·胃脘痛》。《医醇賸义》卷四:“肝为将军之官,其体阴,其用阳,故为刚脏。一有郁结,气火俱升,上犯胃经,痛连胁肋,加味左金丸主之。”《症因脉治》卷一:“时作时止,痛而汗出者,火也。热而无滞者,清火为急,清胃汤;热而有滞者,消滞为先,栀连保和散。”《类证治裁·胃脘痛》:“火郁致痛,发则连日,脉必弦数,当苦辛泄热,姜汁炒黄连,山栀泻火为君。香附川芎陈皮枳壳开郁为臣,反佐炮姜从治为使。”化肝煎一贯煎亦可随症选用。参见胃脘痛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藤五甲

    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走游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舌长

    病证名。系指舌长吐出口外而收缩无力。参见舌纵条。

  • 乌贼骨丸

    见《东医宝鉴·内景篇》卷三。即四乌鲗骨一芦茹丸,见该条。

  • 赵濂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医学家。字竹泉。江苏丹徒人。业医数十年,名重于时。同邑李培松设药局于扬州,濂应邀而往,活人甚多。汇辑有《医门补要》三卷(1897年),于外科手术、针灸宜忌、杂症验方、用药心得、制药方法等

  • 舌尖

    即舌之尖端。《辨舌指南》第一编第一章:“舌尖,内应心。”

  • 揉耳摇头

    小儿推拿方法名。即捧耳摇头。详该条。

  • 疳渴

    病证名。指疳疾而兼口渴喜饮的证候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多由小儿嗜食肥甘,积滞生热,灼耗脾胃津液而成。症见口渴,多饮而渴不止,并兼有心神烦热不安等。积热者,用小儿疳渴方(《证治准绳》:人参、干葛、黄芩、

  • 杜牛膝

    见《本草备要》。即土牛膝,详该条。

  • 天玄

    指人身之精。《素问遗篇·刺法论》:“至真之要,在乎天玄。”《类经》:“玄者,水色也,天一之义,至真之要,重在精也。”

  • 凤仙子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急性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