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火喘

火喘

病证名。见《医林绳墨·喘》。又名火炎上喘,或火炎肺胃喘。指火热上逼,气粗而盛的气喘。《丹溪心法·喘》:“戴云:火炎上喘者,乍进乍退,得食则减,食已则喘。”本证多因胃有实火,膈有稠痰,痰火上冲,肺气不降所致。治宜清火涤痰清肃肺气为主。方如导痰汤、白虎汤加枳壳黄芩、瓜蒌仁等药。火喘亦有因冲脉之火上逆而作者。《东医宝鉴·喘》:“平居则气平和,行动则气促而喘者,是冲脉之火上攻也。”参见热喘阴虚喘真元耗损喘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无头藤

    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无根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乌麻子

    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为黑脂麻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宣毒散

    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卷一方。①煨大黄、白芷各五钱。水煎,食前服。治毒疮便秘,脉沉实者。②露蜂房(炒焦)三两,天南星、赤小豆一两,小米一合,生草乌二钱半,生白矾半分。为细末,用淡醋调涂四周,干即再上。治诸

  • 白蔻仁

    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为白豆蔻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霍汉明

    【介绍】:见霍应兆条。

  • 丹毒发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又名丹毒发疽。多因服丹石之类药物所致。发于背,初起细癗无数,形如汤火所伤,赤晕延开,烦渴思饮。治宜内服黄连消毒饮,兼服国志膏,或六味地黄汤徐饮;外用生牛肉薄片贴之,或香油调青

  • 冯信

    【介绍】:西汉时期医生。当过太仓长(一说太仓马长)。菑川王派遣他向淳于意学习,医术得到很大提高。

  • 内经十二脉之一。同实脉。《诊家正眼》:“曰坚者,实之别名也。”

  • 色鲜明

    ①面目浮肿,色呈明亮状态。《金匮要略·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》:“色鲜明者有留饮。”②与晦暗相对而言。色泽鲜明为有胃气。属正色。

  • 穴位磁疗法

    利用磁场作用于人体经络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。又称磁穴疗法、经络磁场疗法等。具有镇静、止痛、消炎、降压等作用。操作时,使用不同大小、强度的磁片或磁珠置放在有关穴位表面,以产生恒定磁场。临床上对于局限于浅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