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拔毒散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素问·天元纪大论》。详“阳中有阴”条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大成》卷三。即酒刺、粉刺。详各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审视瑶函》。即惊振内障。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莲子心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本草纲目》。又名樗木叶。为苦木科植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(Mill.)Swingle的叶。苦,温,有小毒。煎水洗疮疥,风疽。本品含异槲皮素。
病名。见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一。即月阙疮。详该条。
《医宗己任篇》卷一方。柴胡、白芍药、熟地黄、山药、山茱萸、牡丹皮、茯苓、泽泻、当归身、酸枣仁、栀子。水煎服。治胃脘痛,大便燥结。
出《名医别录》。即原蚕沙,详该条。
病名。又名缺唇、兔唇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:“人有生而唇缺,似兔唇,故谓之兔缺。”多由先天而来,宜手术修复。详兔唇与缺唇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