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油汗

油汗

证名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诸汗源流》:“一云油汗,即粘汗也。”详汗出如油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红星舌

    红内红星舌之简称。详该条。

  • 阳常有余

    见《格致余论》卷一。阳,指气、火。多指精血亏损、阴不济阳所产生的内火。朱丹溪认为饮食失节,嗜酒纵欲,伤戕过度,则阳热易亢,虚火妄动,故阳常有余。

  • 串疮

    病名。见《辨证录》卷十三瘰疬门。即瘰疬。详该条。

  • 小眦

    见《医贯》卷四。即外眦,详该条。

  • 着噤

    病证名。又名初生着噤。简称噤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五十:“小儿初生,口里复结聚,生于舌上,如黍粟大,令儿不能取乳,名之曰噤。此由于胎时,热入儿脏,心气偏受热故也。”

  • 伤寒论集成

    书名。10卷,日本·山田正珍撰于1789年。作者据宋·高保衡、林亿的《伤寒论》校订本,广泛参阅古今《伤寒论》注本(包括日本医家的几种注本),予以辨析、选注、删繁、考订,并将所有条文编列序号,计408条

  • 痟肾

    病名。三消之一。又名消肾。《太平圣惠方·治痛肾诸方》:“小便滑数,口干心烦,皮肤干燥,腿膝消细,渐至无力,熟干地黄散方。……治痟肾,肾气虚损,发渴,小便数,腰膝痛,肾沥圆方。”亦可选用白茯苓圆、肉苁蓉

  • 邹鲁济

    【介绍】:见邹福条。

  • 脊梁骨

    骨名。即脊柱骨。详该条。

  • 交合

    名词。出《素女经》。指性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