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三。即头风摩散,见该条。
气功著作。明·周履靖编集。全书三卷。系一部气功功法汇编著作,收录在《夷门广牍》丛书中。第一卷包括太上玉轴六字气诀,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,李真人长生一十六字妙诀,胎息秘要歌诀,却病延年六字法,五禽戏图,八
指寸法之一,亦称手夫。使患者食、中、环(无名指)、小四指相并,以其中节横纹宽度作三寸,称为一夫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凡量一夫之法,覆手并舒四指,对度四指上中节上横过为一夫。”适用于下肢、下腹的直寸和背部的
指针刺时,针体进入机体的深浅程度。《素问·刺要论》:“病有浮沉,刺有浅深,各至其理,勿过其道。”指出针刺时要根据疾病的情况,采用适当的深度。一般在肌肉丰厚处可予深刺,在重要脏器邻近的穴位或肌肉浅薄处则
医论著作。1卷。清·徐大椿撰于1767年。本书着重剖析医界流弊,以期医家谨慎治疾。内容有误用补剂、内科杂病误治的论述,不同患者如老人、妇女、小儿治疗上的区别,外科病证治法等。倡导因病施治,简明切要。此
指伤寒的本证、标证及其受病的先后情况。明·陶华《伤寒家秘的本》卷二:“……标者,病之梢末;本者,病之根本。先受病为本,次受病为标……。”参见伤寒标本心法类萃条。
指进针时,针体和穴位皮肤约呈垂直刺入的刺法。主要用于肌肉丰厚处的穴位。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:“正指直刺。”
指泻下作用峻烈的药物,如大黄、巴豆之类。《金匮要略·肺痿肺痈咳嗽病脉证治》:“肺痿之病,……或从便难,又被快药下利,重亡津液,故得之。”
儿科著作。明王大纶撰。3卷。刊于1622年。此书重点阐述婴童常见疾患,如变蒸、撮口、脐风、胎毒等病证之辨证论治。卷末附治杂症日用补遗方。作者觅古探今,备考先贤之论,使后学者临证能按症索方,随宜投剂。选
病证名。又名仲冬痹。十二经筋病候之一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手太阴之筋……其病,当所过者支转筋,痛甚成息贲,胁急吐血。治在燔针劫刺,以知为数,以痛为输。名曰仲冬痹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