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医醇賸义》卷三方。当归、茯苓、桑皮各二钱,白术、枳壳、橘红、半夏、厚朴、砂仁、青皮各一钱,薏苡仁四钱,苏子一钱五分,生姜三片。水煎服。治三焦咳,咳而腹满,不欲饮食,使人多涕吐,面浮气逆。
病证名。见《医略六书·杂病证治》。又称酒积泄、酒积五更泄泻。详各条。
指食物入胃后,很快消化。《灵枢·大惑》:“胃热则消谷,谷消故善饥。”常为中消主症,参见该条。
见《广西野生资源植物》。为蕹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鸡峰普济方》卷十八。即石苇散第一方,见石苇散条。
见女科、产后编条。
即四花与患门两穴之联称。详各该条。
见《草药手册》。为瞿麦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一作瘖俳。出《素问·脉解》。又作喑痱或阴俳。多由肾精亏损,以致肾气厥逆而成。《奇效良方》:“瘖痱之状,舌瘖不能语,足废不为用。”治宜滋肾阴,参见以补肾阳。
病名。见高淑濂《胎产方案》,即子痫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