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气嗽

气嗽

病证名。见《肘后备急方》。可因肺虚邪气壅塞所致。如肺虚而阴冷之邪上攻于肺者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四十六:“肺主于气,若肺虚,则风寒入于经络,而成咳嗽也。此皆由脏腑不调,阴阳否塞,阳气外虚,阴气内积,邪冷之气,上攻于肺,肺气不足,为邪所搏,则嗽而多气,故曰气嗽。”治用干姜散五味子散等。亦可由宿热及饮食伤热,久嗽肺虚引起。《外台秘要》卷九:“肺气嗽者,不限老少,宿多上热,后因饮食将息伤热,则常嗽不断,积年累岁,肺气衰,便成气嗽。”七情郁结,或劳伤脾肺亦可引起本病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咳嗽哮喘病源流》:“气嗽,七气积伤成咳也。其脉浮洪滑数,必兼上气喘急,痰涎凝结,或如败絮,或如梅核,滞塞咽喉,吐不出,咽不下。多因七情郁结,或劳伤脾肺,甚而多吐脓血,渐成肺萎,将作劳瘵也。然气嗽一症,妇人多有之,宜团参饮子苏子降气汤星香丸。”参见郁嗽、咳嗽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药材资料汇编

    书名。上、下二集。中国药学会上海分会、上海市药材公司合编。本书收集全国各类中药材,分为西怀类、川汉类、南广类、山浙类、草药类、附录等,对于产地、产季、产况、产作的药材知识,系根据上海老药工的经验,结合

  • 千万舍利

    藏医学著作,藏名《起瓦林谢》。十五世纪舒卡·年姆尼多吉著。全书不分卷。主要论述医学理论、药性及临床治疗的诀窍,有如一粒舍利衍生出无数要诀,故名。

  • 真邪

    真气与邪气的合称。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:“阴阳往复,寒暑迎随,真邪相薄。”《素问·离合真邪论》:“真邪以合。”

  • 巴霜顶

    《串雅内编》卷三方。又名丹溪喉闭丸。雄黄一钱,郁金五分,巴豆(去壳)七粒。为末,醋糊为丸,麻子大,冰片、麝香各少许为衣,每服五分,清茶水送下;如喉噤塞用竹管纳药入喉中,须臾吐痰立解,未解再服。治缠喉风

  • 汗窍

    体表出汗的孔窍。即毛孔。

  • 化痞

    即消痞。详该条。

  • 换睡

    出徐润之《最新达生篇》。指怀孕六个月之后,孕妇睡时不要长时固定一侧,须左右转换,便于胎儿左舒右展,肢体活动。为妊娠摄养中的一项注意事项。

  • 里证出表

    指病邪从里透达于肌表。主要表现为先有内热烦躁、咳逆胸闷等里证,继而发热汗出,皮肤痧疹逐渐透露,烦躁减轻,显示病邪由里出表的趋势,多属病情好转的征象。

  • 养心安神

    安神法之一。治疗阴虚而心神不安的方法。由于心血亏损,以致心悸易惊、健忘失眠、精神恍惚、多梦遗精、大便燥结、口舌生疮,舌红少苔,脉细数,用柏子养心丸。

  • 梅师集验方

    见梅师方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