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气冲

气冲

经穴名。代号sT30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气街。属足阳明胃经。位于腹部,脐下5寸旁开2寸处(《针灸甲乙经》、《素问·刺热篇王冰注)。一说“去腹中行当各三寸。”(《针灸资生经》)。布有髂腹股沟神经;并有腹壁浅动、静脉通过,外侧为腹壁下动、静脉。主治疝气偏坠睾丸肿痛,小便淋漓,月经不调带下难产遗精,阳萎等。直刺0.5~1寸。艾条灸5~10分钟。〔附注〕本穴位置,《针灸甲乙经》载:“在归来下,鼠鼷上一寸,动脉应手。”《千金要方》谓:“在归来下一寸,鼠鼷上一寸。”《素问·刺热篇》王冰注谓:“在腹脐下横骨两端鼠鼷上同身寸之一寸动脉应手。”其与腹正中线距离有2寸(《针灸甲乙经》)和3寸(《针灸资生经》)二说。今从《针灸甲乙经》和《素问》王冰注定位。②经外奇穴别名。《医学纲目》:“气冲在气海旁一寸半。”所指即经外奇穴气中,见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茶积

    病名。见《济生方》卷四。指嗜茶成癖而致积者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》:“茶积,好饮茶成癖积,或喜吃干茶叶而成积。面黄,胸膈或空或胀无常也。宜姜黄、吴茱萸、苍术、白术、炮姜、川椒,方用星术丸

  • 阴中湿烂

    病名。见清·施雯《盘珠集胎产证治》。多因七情郁火,湿热下注所致。阴中或肿或痛或痒。治疗参见阴蚀条。

  • 马根子草

    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铁线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七十二日

    古人认为,一年四季分属于五脏,每一脏在某一季中主时的日数为七十二日。如脾旺于四季,主每季最后之十八天,共七十二天。《素问·刺要论》:“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,病腹胀烦,不嗜食。”

  • 伤寒寻源

    书名。3卷。清·吕震名撰于1850年。作者指出,有人“以为凡伤寒之病,多从风寒得之。殊不知伤寒不必尽属寒因,若风、若湿、若温、若热,皆统辖于伤寒二字内”(见自序)。本书首辨风、寒、湿、温、热之源流及六

  • 蛔虫菜

    见《中国经济海藻志》。为鹧鸪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死阴

    指五脏相剋而传,导致经气绝。如心属火,肺属金,心病传肺,为火剋金,金被火消亡。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:“心之肺,谓之死阴。”张志聪注:“五脏相克而传谓之死阴。”

  • 风腰痛

    病证名。见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三十三。又称伤风腰痛。因风邪伤于肾经所致的腰痛如掣,或左或右,痛无定处,或连肩背,或牵引两足,或见寒热,脉浮。治宜祛风通络活血。可用独活寄生汤、五积散、小续命汤等方。风

  • 毛漆

    见《陆川本草》。为漆大姑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透穴法

    指透穴而刺,即一针多穴的刺法。又称透针法、透刺法。其法为刺入某穴后,将针尖刺抵相邻近的穴位但不可穿透皮肤,如地仓透颊车,条口透承山,外关透内关,合谷透劳宫等。本法为窦汉卿所创。在王国瑞撰的《扁鹊神应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