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毗卢札那

毗卢札那

唐代藏族翻译家。前藏尼木人,自幼聪颖。曾向印度高僧莲花生学习梵文和医学。一生译著甚多。译有《甘露精义八支密诀》、《赞木央本草》、《四续释难明灯》等医著。所译医著,对宇陀·元丹贡布撰写《四部医典》多有帮助。为丰富藏医学的内容作出贡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延珠疬

    病名。见清抄本《外科或问》(著人未详)。即瘰疬。详该条。

  • 小锦枝

    出《雷公炮炙论》。为赤车使者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啮颊

    症名。出《灵枢·口问》。系指自咬其颊。详见啮舌条。

  • 针刺感应

    简称针感,指患者对针刺所产生的酸、麻、重、胀或触电样等感觉反应。不同针感的出现,和患者的体质、病种、针刺的部位以及刺激量的大小有关。凡进行针刺治疗,一般均要求有适当的针感,才能获得预期的疗效。至于针刺

  • 李昉(fǎng 访)

    【生卒】:925~996【介绍】:宋代官员。字明远。饶阳(今河北饶阳)人。五代时为汉秘书郎,集贤殿修撰,至周又为翰林学士。974年(宋开宝七年)与翰林学士卢多逊、王佑、蒙等刊定本草,编成《开宝重定本草

  • 牛人参

    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豨莶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蜒蚰蠃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蜗牛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圆利针

    圆,通员。即员利针。详该条。

  • 严景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字克企。原籍姑苏(今江苏苏州)。祖父严道通,以医业起家,后来迁居金陵(今南京一带)。永乐(1403~1424年)年间,在太医院学医,后行医,有医名。

  • 大戊己丸

    《证治要诀类方》卷四方。荜茇、肉桂各四两,炮姜、良姜各六两。为末,面糊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空腹米饮送下。治湿泻。